
- 索 引 号: SM05126-1300-2024-00007
- 备注/文号: 清文旅〔2024〕36号
- 发布机构: 清流县文体和旅游局
- 公文生成日期: 2024-06-17
办理结果:A
关于县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第20242011号
委员提案的答复
饶俊委员:
您提出《关于以多方式多渠道加强清流历史文化推广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清流县以其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成为一片璀璨的文化瑰宝,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将进一步丰富我县文化资源,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
1.整合现有文化资源,提炼代表性作品。目前,全县拥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0项,其中列入省级名录10项,市级名录37项,县级名录53项。物质文化遗产共七大类,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5处。现已编写书籍《“三坑”记忆》、《仓盈古镇 嵩口之州》、《清流历史名人》、《清流家风家训》、《清流客家美食》、《一股清流》、《清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流红军标语图志》等富含满满清流文化的书籍,其内容丰富多彩。后续将现有的历史文化小故事或红色革命事件进行筛选整合,挑选4-5篇有标志性、代表性的事件或小故事,形成短小的篇幅,便于阅读、推广、宣传。
2.结合新媒体新渠道,多角度推广宣传方面。一是丰富内容要素供给,常态化开展传统文化宣传推广工作。近年来,创作并公演大型音乐情景剧《薪火清流》,组织编演地方方言节目《五经魁》、《三角戏闹堂》、合唱节目《韭菜开花一杆子心》、《如梦令·元旦》,客家舞蹈《福满山乡》及情景器乐节目《赖坊古乐》等优秀作品,助推了传统文化传播与发展。二是积极运维文旅公众号及抖音官方账号,通过话题策划、作品征集、达人共创等方式宣传活动,整合线上线下大屏资源,联动融媒体新媒体账号,有序开展新媒体采风宣传活动,产出优质话题内容和短视频图文攻略,我县与三明市艺术馆共同编排的非遗一台戏《追梦客家·三明行》,共吸引线上线下观众5万余人观看。三是深入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艺术展演、广场文艺、戏曲擂台赛、校园演出等形式,宣传清流传统历史文化,增进师生对传统历史的了解与兴趣。县非遗中心与县教育部门合作,结合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学校建设,在县城关中学、实验中学、昂立幼儿园、长校中心小学、赖坊中心小学、李家中心小学等设立6个非遗教学点,各学校均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学校”创建活动小组,开展十番锣鼓、拔龙、客家三角戏、赖坊武术、北里李家武术等非遗文化传承活动,出版《非遗里的清流》中国新连环画,编写以“红色之源、客家之源”为载体的校本课程教材《问源童行——“源文化”走进清流》2本,以“非遗传承,润源未来”丰富学校教育的内涵,提升学校办学特色。
3.打造卡通文化IP,赋能周边产品发展。近年来,我县在传承保护各类非遗项目、传统文化方面不断“破圈”,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实现保护创新,开发相关文创产品作为旅游伴手礼,目前已设计并开发出具有市场需求的五经魁系列非遗文创产品,县相关部门正准备将五经魁漫画形象作为清流文旅宣传大使,5个人物分别对应红色、工业、绿色、文化及平安清流。与清流的各方面进行深度捆绑,二者相辅相成互联互动,将会呈现出一个古色古香又具有现代气息的清流。
加强清流历史文化的推广与传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县文旅局从多个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方式、多渠道进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清流历史文化,共同推动其传承与发展。
感谢您的宝贵建议,我们会把这视为一个契机,以提升清流的文化品位,为清流的未来发展打造坚实的文化基础。
领导署名:罗志成
联 系 人:罗贞
联系电话:13950973971
清流县文体和旅游局
2024年6月17日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