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铜茶炊的故事

日期:2020-05-19 11:32 来源:清流县史志室
| | | |
  背景资料:
  邓六金是中央主力红军中参加过长征的 27 位女红军战士之一。1933 年 5 月,邓六金起任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部长,她在宁化泉上一带进行扩红、慰问红军途中负伤,上级机关将邓六金转移到林畲进行疗伤。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邓六金养伤的过程中。
  清流苏区,保留着不少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红色文物,有标语、有印章、有旗帜,还有一把亮闪闪的铜茶炊。
  林畲村吴林清家中有一把铜茶炊。这只铜茶炊小巧玲珑,造型精致,保存基本完好。铜茶炊中间炉膛放上木炭,外围一圈用来盛水,在野外行军用支架架上,对准风口方向,木炭很快就可燃烧起来,使用起来十分方便。这把铜茶炊是从何而来呢?故事要从 1933 年说起。
  一天夜里,从上杭嫁入林畲村吴家的杨文秀忽然听到有人敲门的声音,她警惕地问:“谁?”杨文秀的丈夫已经离世,兵荒马乱时节,她孤儿寡妇相依为命,不得不如此警惕。
  这时候,一个上杭口音的女人回答:“老乡,我们是红军。”杨文秀将信将疑地把门打开一半,只见门外是几位抬着担架的红军战士,刚才应答的女同志正在担架上,半支起身子,冲着杨文秀微笑。杨文秀这才放下心来,她连忙把门打开,将几位红军请进门,又赶忙把门拴上。因为早在 1930 年,毛泽东同志就率领红四军在林畲驻扎了将近一周。1931 年,林畲又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红军在林畲的群众基础十分深厚,所以杨文秀才能毫不犹豫地让几位红军进门。
  一位红军干部对文秀说:“老乡,这位女同志是你上杭老乡,她负伤了,无法跟上队伍,请你帮忙照顾几天,伤好后我们会派人来接她回部队。”说完后,留下了一些生活物资,就匆匆离去。杨文秀送走红军,立刻关上房门,她打扫好家里最隐蔽的房间,把女红军安置好,随后她又煮好米粥,喂女红军吃下。一切处理妥当后,她和这位女红军伤员像姐妹一般交谈起来。杨文秀了解到这位女红军的腰、腿部负的伤很重,又不方便去找医生,她第二天一早,就到田野里拔来草药,给女红军治伤。杨文秀担心儿子载福会说漏嘴,严管着不让他到处疯玩,同时再三叮嘱他不要和任何人说家里来了人。小载福也十分懂事,帮着妈妈做这做那,还经常给女红军端水送饭。吴家旁边是乡公所,还有一座戏园子,赶墟的人时常在吴家歇
  脚,但是没人知道她家住了一名养伤的女红军。经过近一个月的悉心照顾,这名女红军的伤逐渐好了,可以下地走路了,气色也好了很多。又是一个夜晚,当几位红军战士又一次敲
  开杨文秀的家门时,这位淳朴善良的妇女知道离别的时刻到了。临别时,女红军拉着文秀的手再三道谢,并一遍遍地说:“革命胜利,只要我还活着,我一定来林畲看望你这位好姐姐。”两人依依不舍,最后女红军把她带来的铜盆、铜茶炊、洋锹和半床棉被以及一些苏区流通的钱币留给杨文秀做纪念。
  从此之后,杨文秀只偶尔在夜深人静时,和孙女谈起当年往事,她抚摸着那只铜茶炊,自言自语地说:“不知道那位女同志还在不在?身体好不好?如有机会,真想和她见个面。”1984 年,80 多岁的杨文秀老人去世了,有生之年,她没有再见到故人。1999 年,龙岩闽西宾馆。参加完纪念古田会议 70 周年庆祝大会后,邓六金老奶奶向一位来自清流的工作人员说起了曾在清流养伤的那段经历,并希望对方能帮她找到这个救命恩人。她说:“当时我对那位大姐说过,等革命胜利了,只要我活着,就一定回来看你!”
  可是,时光阻隔了心愿。正如杨文秀老人的遗憾一样,这位曾经参加过长征的邓六金奶奶,也没有再看到自己的恩人。
  但是,杨文秀悉心照顾女红军,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却永远留在了清流人民的心中。
  本故事资料来源:
  《三明党史》2012 年第 6 期《当年在清流林畲养伤的女红军,你
  是谁》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