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11-02-18 09:30 来源:本网
| | | |

瞄准新目标展示新形象
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清流跨越发展
——2011年2月14日在清流县第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上的
政府工作报告
清流县人民政府县长曹建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与《清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工作回顾
  2010年是我县乘势而上、主动作为、加快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融入“海西”发展大局,全力推进生态经济强县建设,实现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取得“五大战役”阶段性胜利,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殊荣。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2.64亿元,比增14.1%;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亿元,比增4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7.52亿元,比增38.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92亿元,比增33.9 %;财政总收入3.1亿元,比增67.4%,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1.3亿元,比增38.5%,较好地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强化项目运作,做大城区成效显著。持续把做大城区作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的突破口,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城建项目加快建设。2010年实施城建项目42个,当年完成投资7.15亿元,建成区面积由3.2平方公里拓展至8平方公里以上,东城区初具规模,北山新城完成环湖道路铺设,人工湖已显雏形。新建龙津学校、县委党校、电大等10栋大楼主体完工。交通大楼、老年大学综合楼、凤翔步行街、汽车城、山城山庄等竣工投入使用,雁塔商业城部分商铺开始营业,龙腾御景、世纪花园、名爵休闲会所、游泳健身中心等一批大楼正抓紧装修,无纺布、城南工业园、如梦令生态食品等城区企业动工建设。城区“二环五纵五横”交通路网已经形成,城区主要道路和路段改造全面升级,长清大桥、沙溪大桥、龙津廊桥正加快建设。
  景观工程注重特色。翠园前街、常春路、碧林北路、龙城街、渡背街景观工程全面竣工,城区夜景流光溢彩。碧林南路、长兴北路、省道204线、城区公园、广场的绿化景观全面提升,正朝着园林城市目标迈进。城区建筑与景观紧密结合,文华新城、雁塔商业城、世纪花园等建筑风格富有特色,形成新的景观。
  市政管理措施有力。健全管理机构,成立城市管理局,充实管理执法队伍,严格执行《清流县城市管理暂行办法》;规范交通秩序,整治车辆乱停乱放现象。加强公共卫生管理,街道、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清洁保洁机制进一步健全;城区管网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严控私人乱建房屋,拆除违章搭盖,消除安全隐患,建筑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集镇建设取得突破。各乡(镇)镇区总体规划基本完成,镇区建设有序推进,环境整治逐步展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嵩溪、嵩口、长校等乡镇按照经营城市理念,积极推动镇区房地产开发,人口向集镇聚集,乡镇汽车站、文化站、敬老院、卫生院以及体育设施等建设有新发展。
  (二) 推进特色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立足优势抓主导,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
  特色农业发展强劲。花卉苗木、淡水鱼养殖、黄羊“三大基地”有新发展。新植花卉2600亩,苗木7000亩,嵩溪、林畲、田源、里田、李家、灵地等乡(镇)花卉苗木发展态势良好,全县形成花卉5700亩,苗木3.8万亩的规模,成为全省重要的花卉苗木基地。建设兰花组培中心和第三期花卉市场,推进花卉苗木物流中心建设;扩大水产养殖规模,全县已形成养殖面积5.6万亩,全年水产品产量1.45万吨,比增19%,销售收入1.85亿元。加强黄羊种羊基地建设,实施黄羊产业化发展,全年饲养黄羊11 万只。花卉苗木、淡水鱼、黄羊养殖,已成为我县农业的新亮点。扎实抓好粮食、烤烟生产,实现粮食总产8.79万吨,完成烟叶收购8.5万担,居全市第二位。
  农业设施不断改善。2010年,是我县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最多、改善最快的一年,累计投入中央和省、市农业项目资金7800万元,重点实施了农田水利、烟基工程、灾后机耕道路、水毁修复、池塘改造等工程。全县建设调温、调湿、通风等设施齐全的花卉大棚5000多亩,苗木滴喷灌设施2万多亩,高标准渔业养殖基地3万多亩,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民收入稳步提高。落实粮食直补1616万元、农机补贴828万元,引导农民发展高效特色农业,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加快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切实提高农民非农产业收入和劳务性工资收入。实施“阳光工程”、“温暖工程”和农民创业培训,增强农民创业能力,以创业带动就业,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农民实现人均纯收入6901元,比上年增长11.1%。
  抗灾救灾应对有效。去年,我县连续遭到冰雹、霜冻和暴雨灾害,特别是6月18日的特大暴雨洪灾,给人民群众造成重大损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9个救灾工作小组,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积极组织灾后自救,加快抢修水毁的交通、电力、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把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通过多方努力,向上级争取灾后重建资金补助3185.2万元,全力推进农村住房灾后重建。
  (三)持续增强后劲,工业实力壮大提升。继续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以优化升级为目标,强化招商引资,培育主导产业。
  企业效益提升。全年新增规模企业13家,总数达84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4亿元,比增28.6 %;对国民经济贡献率达65.1 %,拉动国民经济增长9个百分点。氟化工、林产、煤炭、建材、轻纺五大重点产业实现产值2353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4.5%,增长43.3%,拉动全县工业增长321个百分点,上缴税收7528万元,占规模工业税收总额的70.8%,红火水泥、高宝矿业、东莹化工、永福化工等四家骨干企业实现产值8.5亿元,带动能力进一步显现。
  发展潜力增强。开展以资源深加工为核心的工业强县战役,实施工业项目71个,当年完成投资14.6亿元,鑫中天白炭黑、高档汽枪、闽山化工等项目陆续投产,投资5亿元的瑶上煤矿正在审查立项。园区建设有效拓展,当年完成基础设施投资1060万元,越水溪水库竣工,新入园企业4家。供电保障能力增强,城区22万伏变电站、田口、赖坊3.5万伏变电站投入使用,全年用电量达4.56亿千瓦时,实现产值1.78亿元。企业技改成效明显,高宝第三条年产2万吨氢氟酸、永福第二条年产1.5万吨氢氟酸、闽山化工松油醇、乙酸松油脂等技改项目均已投产,东莹化工年产2万吨氢氟酸1万吨电子级氢氟酸项目加紧施工。马地煤矿、罗口煤矿、新源煤矿、上坪煤矿改扩建竣工投产。
  增长质量提高。东莹化工、闽山化工、海蓝化工等一批下游产品延伸开发,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产品科技含量逐步提升。闽山化工与南京林业大学合作,在清流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展化化工以优厚待遇引进人才,提升企业人员素质。高宝矿业主动与中化集团进行技术对接,提升下游产品开发能力。企业环保工作日益加强,节能减排成效明显,推进氨盛化工、捷鸿木业、闽山化工等企业节能改造,加快清云铝业、博鑫光电、展化化工等企业的节水、节材、资源综合利用改造,一批节能减排项目加快实施,提前一年完成一氧化硫削减控制目标。
  (四)突出生态旅游,第三产业蓬勃发展。坚持高起点开发旅游资源,打造以温泉生态休闲游为重点的旅游产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景区建设顺利推进。完成北斗山景区内旧村整体搬迁, 20平方公里温泉度假城建设加快,温泉游客接待中心正抓紧装修,餐馆、宾馆主体完成,冲浪、美体泡池正加紧施工。灵台山客家文化城建设进展顺利,大佛铜像及定光寺大雄宝殿、天王殿主体竣工,上山公路、1.5万平方米广场砌体基本完成。九龙湖旅游景区二次招商有实质性进展,与华闽集团公司正式签订开发投资合同。红色旅游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景秀园林生态休闲游等项目正在抓紧实施。
  营造旅游发展氛围。加强温泉生态休闲游的宣传策划,着力推介温泉、九龙湖、灵台山等旅游项目,参加省赴台经贸文化交流及第六届海峡旅游博览会,推介清流旅游产品。先后在《海峡旅游报》等媒体和沿海城市推出旅游宣传广告,制作发行清流风光明信片,展示良好的旅游投资环境,有效提升清流旅游知名度。出台加快温泉资源开发、扶持旅行社发展等优惠措施,吸引客商到我县考察投资。去年,共有华闽集团等40多批300多人次来我县进行旅游专题考察。
  服务行业日趋兴旺。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4.3亿元,增长87%。继续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农机等下乡优惠政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亿元,比增168%,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2家,销售额达1.18亿元。酒店、餐饮业日益繁荣,接待能力大为提高,金融服务业发展迅速,年末各商业银行本外币存款余额26.53亿元,增长20.1%;贷款余额18.58亿元,增长30.6%。通信设施更加完善,移动、联通宽带覆盖更广,效果更好。
   (五)提升对外形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致力建设良好的生产、生活、投资环境,增强客商在清流投资兴业的信心。
  交通条件有效改善。永宁高速公路(清流段)路基工程及连接线加快建设,大路口至嵩口的隧道工程竣工通车,省道307线峰头至新矶大桥段公路全面贯通,县道塘凤至高赖进入扫尾阶段,高赖至桐坑已全面动工,通行政村硬化率达991%;沙坪中桥、白塔中桥等32座危桥改造已经完成,田口大桥等正加快建设;浦建龙梅铁路历尽千辛万苦,已确定在清流设置站点,目前,已进入初测阶段,长永泉铁路前期工作正在推进,交通区位条件得到全面改善。
  投资环境持续优化。强化“四个不让”服务准则,扎实开展“机关作风年”建设,加强政府绩效评估和行政效能评估,加大政务督查,简化审批手续,进一步解放思想,形成亲商扶商的良好氛围,对重大项目继续在用地、资金、税费、基础设施方面给予优惠。干部服务经济、服务企业、服务客商意识进一步增强,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对吃、拿、卡、要行为进行查处,切实为企业发展,客商投资创造宽松环境。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依托产业基础、资源优势,抓住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创新招商方式,将大型招商与小分队招商、重点招商与定向招商、以商招商与网络招商、沿海招商与对台招商紧密结合起来,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近几年,客商到清流投资考察络绎不绝,热情高涨。2010年共签订投资合同81项,引进资金42.79亿元。成功引进海蓝化工三氟甲苯、年产20万吨氧化铝、白炭黑、台湾蔬菜种植与加工等总投资16.6亿元的33个项目,农业生态观光园、九龙湖开发、城南工业园区、福建诺德生物有限公司(含泉州德盛农药有限公司)、捷鸿家居有限公司等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已经签约,并陆续开工建设。全年共实施“五大战役”项目153个,完成投资31.65亿元。
  对台交往更加密切。以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平台,加强对外交往,吸引众多台胞、台商前来考察、投资。一年来全县共接待了台商、台胞1000余人次。探索对台交流长效机制,与台湾苗栗商会等签订友好合作协议,龙津、嵩溪等7个乡镇分别与苗粟铜锣镇、南投、云林北港等镇成功对接,两地对口交流不断加强。开展领导干部结交台商朋友活动,共结交台商朋友680多人,奠定了对台招商基础。新批办台资企业14家,占全市新批办台资企业的72%,引进台资5500万美元。
   (六)重视民生事业,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惠民实事总体完成。关注民生,把群众冷暖安危放在心上,全力为民办好实事。落实“两免一补”,免收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住宿费、借读费,11个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已动工建设;嵩溪、长校卫生院门诊综合楼、嵩口卫生院病房大楼和余朋敬老院主体工程完工,推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李家、田源乡镇综合文化站改扩建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农家书屋全面充实完善;兑现保障性住房补助、购置农机具、家电、燃油、库区移民后期补贴资金4396万元,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家庭131户,惠及345人;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青少年宫正在加快建设;继续深化“百名领导干部、企业家关爱千名贫困群众”活动,当年落实帮扶资金47.5万元,为贫困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
  社会事业迅速发展。开展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城镇登记失业率2.96%,社会保障体系运行良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展开,养老、失业、工伤、生育等各类社会保险参保面不断扩大,共发放各类保险金1.2亿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与“新农合” 并轨,帮扶解困工作有效推进,发放各类救助款物合计697万元,实施“造福工程”搬迁163户800人,实施低保救助3011户6299人;教育投入继续增加,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889万元;投资8000万元,新建龙津学校、进修学校、电大综合楼、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高考本科上线658人,上线率58.65%。科技科普事业加快发展,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验收考评、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被科技部列入海峡两岸科技产业合作基地成员单位,被授予省“第四届科普先进县”称号;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县医药配送中心投入使用, 医院病房综合大楼、嵩口卫生院病房大楼主体完工,嵩溪、长校卫生院门诊综合楼正在建设;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林畲乡农民健身活动中心和11个乡镇青少年校外体育活动场所、22个村级农民健身体育工程竣工;广泛开展健身操、歌咏比赛等文体活动,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日趋丰富。落实各项计生奖励优惠制度,人口计生工作稳步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55‰,县计生服务站被评为“创建省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示范站”。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发展,投入430万元,完成城乡8663户数字电视接入整体转换。加快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关爱老年人。人事编制、民族宗教、外事侨台、物价、档案、气象、方志、人民防空、民兵预备役、双拥共建、人口普查、社区工作、妇女儿童、残疾人事业等也都取得明显成效。
  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持续深化“平安清流”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普法工作扎实开展,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达98%。加强学校周边安全管理,全面落实校安工作。加强食品药品监管,杜绝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完善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有效防止发生重特大事故。全面落实信访维稳责任制,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力度,各类矛盾得到有效化解。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教育。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持续改善,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提升,生活和谐度和满意度得到进一步提高。
  (七)坚持依法行政,政府建设全面加强。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和向李彬同志学习的活动,着力提高政府科学决策水平,增强执行能力,努力服务人民群众,树立亲民为民形象。
  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注重加强学习,增强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的公仆意识、服务意识,提高服务项目、服务客商、服务企业、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依法行政更加规范。深入贯彻《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扎实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切实做到依法行政。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议案2件,建议35件,政协提案67件。效能问责力度加大。重点开展对重建家园、安全生产、城区管理及机关工作效率的效能监察。加大行政效能问责和行政过错追究力度,对干扰和影响招商、企业发展的责任人给予行政效能告诫,切实为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管理机制日益完善。切实加强对重大项目建设、公共资源管理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监督,建立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做到“阳光交易”、公平交易。廉政建设持续深入。重视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廉政教育,实行建设工程“双合同”廉洁承诺制,推进党风廉政建设,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坚持勤俭办事业,树立清廉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全县干群共同努力,奋力拼搏,圆满完成了“十一五”时期的目标任务。这五年,是我县干部群众思想观念变革最深刻的五年,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快最好的五年,是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是我县综合实力全面提升的五年。
  综合实力全面增强。“十一五”期间,全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均比2005年增长2倍,年均增长24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2005年增长3.9倍,年均增长37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5年增长6.1倍,年均增长481%;县级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比2005年增长1.92倍,年均增长23.9%;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376:283:341调整为2010年的230:435:335;城镇化率达36%,比2005年提高95个百分点。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城市形象全面提升。按照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生态城市的总体要求,重新修编城市总体规划,城区的控制面积由18平方公里扩大到30平方公里。着力增强城市的集聚功能,全面落实做大城区的各项举措。首先是调整行政区划,撤并东华乡,城市人口由不足2万人增加到5万人。二是整合教育资源,五年来投入2亿多元用于新建城关中学、龙津学校、实小搬迁及一中、职中、城小改造建设,城区中小学校全部铺设塑胶跑道,教育基础设施达到全市一流水平。三是搬迁闽山、鸿翔、捷鸿等污染企业的同时,在城郊科学布局轻纺企业,实施做大城区的产业支撑,经过五年的努力,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五年来,旧城改造完成拆迁面积12.27万平方米,增加新区面积98万平方米,新建建筑面积80万平方米。城区路网建设全面拉开,沿河12公里S型防洪堤及景观工程总体完成,东城区已基本建成,北山新城、桥下新区加快推进,城区功能更加完善,景观多彩多姿,城区充满活力,城区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县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三年出形象,五年大变样”目标基本实现,城区对人口和产业的承载力以及辐射、带动和聚集功能显著增强。
  经济发展全面提速。“十一五”期间,全县农业、工业、旅游服务业取得快速发展。特色农业加快推进,在稳定粮食、做优烤烟的基础上,花卉苗木、淡水鱼和黄羊等“三大基地”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成为全省高优农业的重要生产基地。2008年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清流)桂花文化节。先后荣获“中国绿化苗木之乡”、“中国桂花之乡”、“中国罗汉松之乡”、“中国油茶之乡”等四项国家级品牌,“七星岩”豆腐皮和“清流溪鱼”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嵩溪镇和田源乡分别被授予“福建省鲜切花之乡”和“福建省花木之乡”称号。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持续培育氟化工、煤炭、林产及林化工、建材、轻纺等五大重点产业。高宝矿业、海蓝化工、红火水泥、捷鸿木业等大项目相继投产,鲜坑垅、瑶上煤矿等新矿区勘探开发建设顺利推进,对县域经济发展将起到强有力支撑。到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缴税收比2005年增长1.5倍。用电量比2005年增长2.7倍;工业企业数比2005年增长1.9倍,企业的规模和质量明显提升。第三产业日趋繁荣,旅游业加快发展,景秀园林万亩生态园、鲜水冷泉成功入选“海西最具潜力十大乡村休闲游”,高赖温泉被评为省级地质公园,清流温泉列入省温泉总体规划“闽西北生态度假温泉旅游区”核心区,清流旅游列入市旅游发展规划“两个增长极”之一,荣获“中国生态旅游县”、“中国十佳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县”和“中国自驾车旅游品牌百大目的地”等称号。商贸服务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201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198倍。房地产市场方兴未艾,五年来,累计开发房地产47.72万平方米,销售商品房1674套,店面3.09万平方米。金融、保险、通讯稳步发展,2010年,全县存款、贷款比2005年分别增长1.7倍和3.6倍。外经外贸取得突破,去年实现出口创汇4918万美元(海关口径),比2005年增长73%,引进外资企业39家,累计利用外资3448万美元(验资口径)。重视经济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近几年,每年安排100多名大专以上学生到企事业单位工作。为培养经济管理人才,选派了25名优秀年轻干部赴上海学习锻炼,并先后聘请城建、旅游、氟化工等方面专家7人为经济发展顾问,为我县发展出谋献策。
  基础设施全面发展。“十一五”期间,交通、城建、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交通发展史无前例,永宁高速公路今年底实现通车,省道204线和省道307线清流段改扩建、大路口至李家和塘凤至高赖等公路改造及农村通村公路全面竣工,境内的省道、县乡干线和通村公路的等级得到提升,快速便捷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五年来,完成交通公路投资37亿元(含高速公路投资),比“十五”时期增长12倍,提高公路等级122公里,新增公路硬化259公里。城区道路新建、改造完成投资2.8亿元,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及管网改造、城区防洪堤已经建成,九龙公园、世纪公园等8个公园对外开放。电力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先后实施了龙津、嵩溪、嵩口、赖坊、长校和田源等变电站建设,新增线路482公里,基本形成了以220千伏主网架输电为主、110千伏或35千伏为主供电源的容量充足、结构合理、安全稳定的供电网络。
  人民生活全面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627元,比2005年增长95.5%,年均增长14.3%;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5年增长65.5%,年均增长106%。消费需求升级换代,家电、住房、旅游、汽车等消费持续旺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2005年增长771%,年均增长12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比2005年增长111.3%,拥有私人小轿车3063部,比2005年增长2.5倍。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加快发展,顺利完成城关中学与实验小学置换,东华中小与实验小学合并,城关中学和城区小学招生规模扩大。完成一中教学楼、职中综合实验楼、城关小学教学楼、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食堂和宿舍等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率先取消借读费和学生住宿费,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科普工作进一步加强,连续三届荣获省“科普先进县”称号。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得到加强,全面提升和改造了乡(镇)卫生院,县医院通过二级甲等医院省级评审;新型乡(镇)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职工医疗互助全面铺开,切实减轻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医疗负担。社会保障能力增强,认真落实城镇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做好残疾人工作,认真解决受灾群众及社会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文化和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发展也取得明显成效,赖坊乡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福建省历史文化名乡”、长校镇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城乡数字电视接入整体转换工程基本完成。“十一五”期间,累计投入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播电视等社会事业资金4.25亿元,比“十五”时期增长6.3倍。
  各位代表,“十一五”发展取得辉煌成就,来之不易,这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下、在历届政府打下的良好基础上,经过全县人民奋力拼搏、埋头苦干取得的,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各人民团体,向人民武装部、民兵预备役人员、消防、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在清流投资创业的企业家和全体纳税人,向所有关心、支持清流建设和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清流发展的态势前所未有,但仍面临许多的困难和矛盾,突出表现在:经济总量小,支撑产业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少;资源粗加工企业多,缺乏高科技、高附加值、高成长型企业;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农民增收项目不多,增收难度加大;城市化率偏低,物流业严重滞后;人才紧缺,特别是经济管理、科技应用、城市建设及文化、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人才缺乏;部分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进取心不强;财政公共服务能力离群众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全民创业意识薄弱,创业能力不强。对此,在“十二五”期间,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推动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加快生态经济强县崛起的战略机遇期。根据县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关于制定清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县政府组织制订了《清流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我县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决策部署,积极融入全市“一轴两翼”区域发展布局,围绕建设“城市最美、产业最优、旅游最旺、环境最好”生态经济强县目标,抢抓机遇,强化运作,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清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十二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以投资拉动为主导,以做大经济总量为目标,持续做强工业,做特农业,做活现代服务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社会建设明显加强,生态环境保持领先,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翻一番,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5.4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5.2亿元(不含基金收入),其中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7亿元。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预期目标,“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加快建设最美城市,打造城市品牌。加快提高城市化率,增强城区要素集聚功能。一是做大城区规模。根据县城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完善城区路网建设,加快新区开发,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力争2015年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以上,城区人口达8万人以上。二是突出城市特色。科学确定各小区及单体建筑形态、风格、色彩,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要节点的建筑设计,建设具有清流特色的精品工程。抓好沿龙津河两岸生态景观带和城市森林公园建设,美化市容市貌,提升市民文明素质。三是加快要素聚集。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大型连锁超市、专业批发市场、仓储物流、娱乐服务业等第三产业,鼓励进城就学、就业,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类生产要素在城区聚集。四是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小城镇公交、道路、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抓好嵩溪、嵩口、灵地等中心集镇和其它乡镇的规划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二)积极推进产业发展,提升竞争实力。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通过规模扩张促进结构优化。一是做大做强规模工业。重点提升氟化工及氟材料、煤炭、林产化工、轻纺、建材等特色优势产业,抓好红柱石、石英沙等资源开发。到2015年,高宝矿业、海蓝化工、东莹化工、鸿福荣化工等氟化工企业力争实现产值达到50亿元,捷鸿家居、闽山化工、新鸿翔化工、锦兴木业等林产工业产值达30亿元,推进瑶上、马地――鲜坑垄、罗口、秋口、长灌等煤炭企业的开发建设,煤炭产量达120万吨,产值10亿元以上,在抓好红火水泥满负荷生产的同时,争取再上2条200万吨旋窑水泥生产线,使水泥生产能力达600万吨以上,建材工业产值达30亿元以上;支持和鼓励企业增资扩股、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和上市融资,实现企业规模化发展,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0家,规模工业产值超100亿元,形成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1家以上、年产值5—10亿元的3家以上、年产值1—5亿元的10家以上;力争到2015年创国家级品牌5个以上、省名牌12个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加快建设城南工业园、福宝化工园、金星工业加工区,培育新技术园区、劳动密集型企业园区及物流园区。二是做优做特现代农业。在持续做大花卉苗木、淡水养殖、黄羊“三大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产业化经营,提高科技含量和农民合作组织建设、品牌建设,到2015年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2192亿元,农村基础设施有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有大幅提升。三是做活做旺旅游服务业。以温泉度假城、九龙湖、灵台山客家文化城为龙头,充分发挥生态优势,加快“一峡一湖一洞二泉三山四景”旅游景区建设,进一步带动人流物流,促进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到2015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2847亿元,年均增长142%。“十二五”期间创建1—2个国家级旅游品牌,实现国家级“优秀旅游县城”目标。培育2-3个重点物流企业,引进一批以商贸服务为主的大型超市企业,发展1-2个以拓宽融资渠道和扩大融资规模为重点的金融服务企业。
  (三)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发展保障。一是加快交通设施建设。今年底,实现永宁高速通车,“十二五”期间,力争建宁经宁化、清流至连城,建瓯经将乐、清流至连城高速公路项目动工;开工建设浦建龙梅、长永泉快速铁路;加快县域内省道、县道改造和农村公路建设,加快形成集城市道路、公路、铁路、航空于一体的内外衔接、高速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二是加强电力保障。抓紧新建城区110千伏变电站、赖坊、田源、沙芜、林畲、温郊等110千伏或35千伏变电站建设。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提高农村用电质量。三是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快现代通信网络、电子政务应用和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和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提高农情、农资、农产品市场信息和农业灾情预报服务水平。
  (四)坚持全面开放开发,扩大对外交流。一是全面提升台湾农民创业园发展水平。牢牢把握国家赋予海西建设的各项优惠政策,重视引进拥有农业核心技术的台湾农业企业、研究机构和高素质农民,以“四区一会”为重点,加快推进嵩溪、嵩口、龙津创业园核心区建设,全力打造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基地、现代农林产品加工示范基地、海峡西岸温泉休闲旅游胜地。二是持续强化招商引资。突出重点产业发展,引进一批产业上下游的配套项目,重视“一个顶一百个”的大项目、好项目的引进,促进产业提升。围绕承接产业转移,谋划包装一批资源深加工、劳动密集型、物流服务业项目。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以最优惠的政策、最宽松的环境、最周到的服务,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前来投资兴业。三是加强对外经贸交流合作。加大外贸出口政策扶持力度,培育扶持重点出口企业,支持企业开展国际认证和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合作。鼓励加工贸易企业向上游拓展、向下游延伸,扶持加工贸易企业向自主品牌转型升级。
  (五)树立“生态清流”理念,推动持续发展。立足我县良好的生态优势,注重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一是加强环境保护。推进重点行业、企业污染监控、整治,注重环境保护应急体系建设。强化饮用水源地保护和水质污染监测,加快城区第二水源建设。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水土流失区治理力度,用4年时间基本完成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推进节能减排,鼓励循环发展。二是科学开发资源。强化基本农田保护和复垦。加强矿产资源勘查、规范管理和综合开发,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三是推进生态建设。持续推进“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工程,大力推进绿化造林和森林保护,进一步彰显生态特色
  (六)始终坚持民生优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是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和内容,是实现跨越发展的有效保障。一是加快发展教育科技卫生事业。加大财政对教育、科技、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科技人员、教师及卫技人员的待遇,下决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建立健全城乡医疗服务体系,提升医疗技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满足群众医疗卫生需求。二是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积极做好客家文化、红色文化和绿色文化的保护和挖掘,大力发展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实施文化精品工程。鼓励社会资本与文体市场结合,增强文体市场活力,发展文体创意经济。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救助、保障性住房、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公共财政投入等“六大保障体系”,努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四是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建立健全维护群众权益和化解社会矛盾制度,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城乡公共安全应急体系,切实维护社会安定稳定。

2011年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起始之年,要按照中央、省、市部署,高位开局、高点突破,大干“开局之年”,持续打好“五大战役”,为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根据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确定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8%;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0 %;外贸出口增长155%;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4.0%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围绕实现上述目标,着重抓好以下七项工作:
  (一)继续加大城建投入,在促提升中实现新跨越。2011年持续保持城建的高位发展态势,认真实施总投资为39.4亿元的45个城建项目,确保今年完成投资13.4亿元。着力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发展以旅游服务业为主体的城区经济,提高经济发展层次,增强城区发展活力。
  提升品位。突出“休闲之都、温泉之乡、宜居之地”,持续完善“一河两岸”12公里S型景观,形成各具形态、风格的建筑特色。桥下新区、北山新城的建筑既要有地方特色,又要弘扬传统,体现时代精神,特别是北山新城主体建筑、景观要建成清流标志性品牌,成为清流展示形象的重要名片。原汽车站、建筑公司、供销车队及原交警片区、水东路南段、党校地块的改造开发,要明确功能定位、建筑风格、装修档次,形成既有单体风格,又与城区总体规划相协调的建筑风格。城区道路、公园、广场、单位、庭院要提高绿化美化水平,完善城区各公园、广场配套设施,加快大型停车场、超市建设,积极向“国家优秀旅游县城”、“省级园林城市”目标迈进。
  强化支撑。加快城区经济发展,要着力发展以高新技术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物流业、旅游业为主体的城区生态低碳经济,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做旺城区人气。重点抓好城南轻工业园区、马头山工业区开发建设,逐步将嵩溪、嵩口纳入城区经济范畴。要盘活资产,强化土地收储,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合理引导商品住宅消费,满足群众对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要继续调整学校布局,转移农村人口到城区就读就业,增强人口对城区发展的支撑作用,提高城镇化水平。
  严格管理。要切实加强城区管理,突出抓好交通秩序、公共卫生整治,规范文化娱乐场所经营。县城管局要发挥城区管理的主导作用,健全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机制,实现城区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加强县城规划区内私人住宅建设管理,继续清理规范城区广告牌,实施精细清洁保洁工程,推行文明施工标准化,实现市容市貌更加有序、更加规范。要加强市场监管,稳定物价,特别是要稳定事关百姓生活的肉、蛋、禽、食用油、蔬菜等价格,拓展货源,保证供应。对不法商贩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的行为给予坚决打击,维护市场秩序。
  统筹城乡。要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强基础设施配套,以规划为龙头,以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改善环境为重点,加快嵩溪、嵩口、灵地、长校小城镇建设,增强小城镇承载经济发展、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方式转变和拓展市场的能力。加快新农村建设,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工作,加快旧厂房、旧集镇、旧村庄改造利用,推进高速公路、省道、县道和景区沿线的村庄整治。加快开通公交车至各乡(镇)的步伐,方便农村群众出行。深入开展“四绿”工程建设,加强乡(镇)、单位、企业、道路、村庄、庭院的绿化工作,完成绿化造林任务。
   (二)大力发展高优农业,在抓特色中增创新优势。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着力打造生态观光农业,推动特色农业加快发展。
  注重高优高效。持续发挥花卉苗木、淡水鱼、黄羊“三大基地”在农民收入中的增收效应。发挥鸿翔农庄、景秀园林、永明园艺、桂园生物的龙头作用,加快嵩溪、林畲、灵地、田源、里田鲜切花卉、珍稀苗木的发展,调整花卉产品结构,提升种植水平,在高优高效上狠下功夫,在名贵花卉苗木种植上下功夫,在罗汉松、兰花盆景培育上下功夫,促进花卉苗木向高端化发展。要稳定传统产业,提升烤烟质量,确保烟叶收购13万担以上,切实把烤烟作为稳定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突出提升提高。花卉苗木产业要实施人才培训,品种技术、设施建设、品牌提升、示范带动五大工程,扶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植户,加快花卉交易市场、花卉研究所等配套设施建设,今年新增花卉1000亩、新增绿化苗木3000亩;水产养殖业突出实施良种繁育体系和标准化养殖基地建设,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和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三大工程,发展名优特鱼种养殖,今年“清流溪鱼”产量达1.65万吨,产值达2亿元;黄羊产业突出实施黄羊良种繁育体系,信息体系、饲草饲料体系、加工体系、疫病防疫体系、科技示范推广体系六大工程建设,扶持牧草种植,黄羊医院、黄羊文化博物馆、黄羊市场建设,2011年黄羊养殖达12万头。在推进规模化、产业化同时,注重品牌化建设,把花卉苗木、淡水鱼、黄羊养殖培育成为全省区域性品牌,推动“三大基地”向更高层次发展。
  改善农业设施。设施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标志,要抓住国家加大对农业投入的契机,积极争取基本农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烟田基础设施等项目资金,加大农田综合整治。要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农业设备、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资金,调动农民购买农机具积极性,推广先进适用农业生产机械。通过发展设施农业,推动现代农业更加优质、高效。把蔬菜、肉、蛋、禽等副食品基地建设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嵩溪高地蔬菜基地要成为全省“菜篮子”工程示范基地。龙津镇要规划建设500亩大棚蔬菜,满足城区老百姓“菜篮子”需求。
  (三) 提高工业发展水平,在扩总量中推动新发展。以壮大总量为重点,培育成长型企业,提升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2011年全县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家,新增产值10亿元,实现超亿元以上企业13家,纳税千万元以上的企业8家以上。
  强化项目推进。围绕五大重点产业,突出抓好产业链延伸和合同项目的转化落地,鑫鸿翔新材料、津诚化工、九洲白炭黑等项目第一季度要全面开工。福建诺德生物有限公司、捷鸿家具、和源鞋业、华晟无纺布、锦兴工艺品、“彩之龙”印刷年内要竣工投产,并形成生产能力。东莹、汽枪厂、海蓝化工二期扩改要加快进度。切实通过以项目为抓手,全力推动工业做大做强。
  强化要素保障。加大招工力度,建立企业用工需求、职工培训台帐,改善职工待遇,鼓励企业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自主培养,提高人才对企业创新发展的贡献力。增强电力保障,电力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保证企业用电需求。完成赖坊、田口35千伏变电站和嵩溪110千伏变电站二期扩建,开工建设沙芜、林畲等乡镇35千伏变电站。加强金融支持,金融部门要积极为企业提供贷款服务,创新为企业服务的金融产品,切实为企业发展创造较为宽松的资金环境。
  强化节能环保。各级各部门及企业要增强环保基本国策意识,加强对化工、选矿企业的环保监管力度,整治违法行为。要重视引进先进设备,开展节能减排,节能降耗,推进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切实把环境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同时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做好厂区的绿化美化工作,创建文明厂区,给予员工更多的人文关怀,提升企业素质,树立企业形象。
  (四)加快开发旅游资源,在塑精品中展示新作为。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硬件上档次,软件提质量,打造景区和服务品牌,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加快旅游规划。进一步整合资源,推动生态观光农业、客家文化、红色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生态休闲文化旅游区。按照高起点、高标准要求,完成清流旅游“十二五”发展规划修编工作,加快完成温泉生态休闲度假区总规编制和九龙湖、灵台山等景区的特色板块控制性详规,争取嵩口温泉入选“国家地质公园”,举办首届“旅游文化节”,切实将我县旅游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融入全省旅游发展格局。
  建设高档景区。突出以温泉度假、娱乐休闲为主的旅游开发,加快建设高赖-元山温泉休闲度假区,推进九龙湖水上运动中心动工,完善灵台山客家文化城配套设施,推出大丰山再次招商,促进龙津峡谷、城区森林公园、千亩孔雀园、5000亩狩猎场等景区规划建设,开发乡村生态观光旅游和林畲毛泽东旧居、赖坊古民居为重点的人文景点景观游,打响李家冷泉、景秀园林、林畲龙泉鱼庄等乡村游品牌,把旅游与文化、体育、观光、养生、休闲紧密结合。年内高赖温泉休闲度假区、九龙湖水上运动中心、灵台山客家文化城景区要以崭新风貌正式对外营业,切实通过发展旅游业做旺人气,推动第三产业及相关产业发展。
  注重宣传推介。要充分利用拍摄电影《村里来个好书记》的契机,全面对外展示清流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突出宣传温泉休闲度假区、灵台山客家文化城、九龙湖水上运动中心三大重点,策划包装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对外宣传招商,引进有实力、有远见客商和高级旅游机构人员到我县考察、投资,提升旅游开发的层次和水平。积极参与“9.8”海峡旅游博览会、旅交会,继续借助各类媒体多角度宣传推介,树立清流旅游整体形象,进一步提升清流旅游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
  完善配套设施。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推广电子商务,发展壮大旅游商贸服务业。挖掘传统工艺,开发具有清流地域特色的旅游商品,引进现代工艺品生产企业入驻清流。加快建设专业物流园区,推广清流溪鱼、羊肉等特色美食,组建清流旅游服务公司,扶持旅行社发展,加快城区旅游接待中心建设。龙津国际大酒店年内获得四星级酒店授牌,山城山庄、名爵休闲会所、四星级含笑大酒店投入使用。抓好景区间旅游公路规划,完成塘凤-高赖,围埔-沙芜洞口等景区旅游公路建设。拓展金融、保险、电力、通信、中介服务空间,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便捷、优质、高效服务。
   (五)深入推进开放开发,在增后劲中再上新台阶。坚持开放引领项目招商,突出投资拉动,消费促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加快先行先试。以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平台,认真开展对台交流合作和人员往来,在扩大对台合作中先行先试;持续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四区一会”(花卉苗木产业区、水产养殖区、农林产品加工区、生态休闲旅游区、台商联谊会)建设,主动承接台湾现代农业、高优农业、特色农业,力争2011年引进台资农业企业15家,引进台湾“五新”技术50项,在突破科技瓶颈中先行先试;制定优惠政策,在政策扶持发展中先行先试,引进更多的台商到我县安家落户、投资发展,切实把清流建设成为台商之家;扶持台商发展现代农业,带动我县农业改造升级,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核心区辐射带动和健全台商引进机制,提升台湾农民创业园建设水平。
  强化项目招商。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完善招商工作机制,营造更加开放的投资环境,促进更多更好的项目落地。2011年,要更加注重产业链的招商和高新项目的招商,突出大项目、生产性项目。继续落实科级干部完成千万元招商任务的措施,鼓励全民招商、以商招商,凡对重大项目招商有突出贡献的单位、个人,县委、县政府将实行重奖。
  提高服务效率。各级领导的主要精力要放在推动项目、服务项目上,树立“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服务理念,落实“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服务要求,提供“全程化、专业化、高效化”的服务,及时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行重大项目证照代办制,协助企业项目论证、环评、安评,畅通重大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加大投资软环境整治力度,重点解决项目落户速度慢、项目推进阻力大、外商办事环节多、企业经营干扰重的“中梗阻”症状,县监察局、效能办要强化监督和效能告诫,严查不作为、乱作为行为。
  突出人才建设。实施项目带动,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人才需求已显得迫切需要,要围绕产业发展和社会建设重点,走人才培养与引进相结合路子。继续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上海学习锻炼。加快引进煤炭、氟化工、建材、规划设计、科技应用、文教卫生等方面的急需人才,以待遇吸引人才,以人才促进发展,推动我县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
  鼓励全民创业。创业是财富之源,富民之基。全县干部群众要树立创业发展理念,增强参与经济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外引内联、创办经济实体,发展第一、二、三产业,形成全民创业的浓厚氛围。县政府将因势利导,采取更多优惠措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鼓励现有民营企业做大做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各行各业、各领域的项目建设,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回归,推动民营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六)推动民生优先发展,在创和谐中取得新成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更加突出公共服务,更加强化民生民本,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人民。
  发展社会事业。优先发展与民生相关的社会事业,加快发展肉、蛋、禽、蔬菜等副食品供应基地及城乡超市、菜市场等商业网点。认真抓好公共租赁房、廉租房建设。推进“双高普九”工作,稳步发展高中教育,重视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积极做好闽台职业技术学院的前期工作,继续实施中小学校安工程。加快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水平,加快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努力促进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争创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县。大力发展科普、科技、文化、体育、广播电视事业,加快城乡绿地、公园、街景、公厕、应急避灾点及村级综合服务场所建设。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丰富群众文化体育生活。支持驻军、武警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扎实做好老区、库区、民族宗教、外侨、审计、统计、档案、县志、气象、老干、老龄等工作,加快发展妇女儿童事业,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
  关注民生民本。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大力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培训,年内城镇新增就业12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800 人。进一步完善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险,实现社会保障“一卡通”,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城乡低保水平,全面开展“新农保”工作,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和城乡医疗救助政策,加快福利中心、敬老院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涉老部门工作条件。推进扶贫开发,年内完成造福工程搬迁800人。推进防灾减灾应急救助和慈善事业发展。继续开展“百名领导干部、企业家关爱千名贫困群众”活动,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办好惠民实事。以更多的财力保障民生,更实的举措保护民利,更多的成果满足民需,继续为全县人民办好六个方面23件实事:民生事业方面,开通城区及城区至嵩溪、嵩口公交车,降低乡镇至城区的客运班车票价,减轻群众出行成本;新建城市儿童公园;新建城区停车场;引进大型超市1家;建立城郊500亩“菜篮子”蔬菜基地;完成城区严坊溪饮用水源地保护区综合整治工程;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三年内全面完成;完成李家、里田、林畲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为职工缴交医疗互助金;教育、文化、卫生方面, 继续整合初中校布局,实行相对集中办学,初中学生迁入城区龙津学校就读;新建南区幼儿园;启动残疾人康复中心和特校整体搬迁工程;实施校安工程16个、续建7个;城区红色广场年底竣工;续建影剧院、文化馆、图书馆。完成温郊、田源、邓家卫生院和龙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交通建设方面,加快省道307线清流沙芜新矶大桥至永安安砂界公路改建工程;县城到宁化湖村公路完成路基工程。公共安全方面,对城区电子眼监控点进行改造升级,抓好嵩溪镇电子眼监控试点工作。城乡绿化方面,做好城乡道路、公园、广场、社区、街景的绿化工作。结合“三旧”改造,完成6个新农村建设点工作。应急避灾点建设方面,建设3个县级、32个乡(镇)级、119个村级应急避灾点。
 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社会安定稳定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完善打防控体系,提升“平安清流”建设水平。继续强化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扎实开展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分类整改工作,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开展安全隐患治理,提升安全生产水平。建设“放心食品”工程,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和用药安全。健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强化矛盾排查调处,加大信访督查督办力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合理诉求。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加强应急机构和队伍建设,切实提高保障公共安全、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能力。大力加强民兵预备役和“双拥”工作,促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
   (七)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在保发展中树立新形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着力加强政策、法律法规和经济知识的学习,建设学习型政府,提高政府领导经济社会建设的能力和水平。围绕“十二五”发展目标,持续运作,为民造福,倾力打造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的政府。
  构建效能政府,增强公信力。深入开展“向李彬同志学习”活动,加强宗旨教育,增强公仆意识。持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规范行政问责制度和政府绩效管理制度,不断提高行政效率。强化监督,开展民主评议机关政风行风活动, 开展各项专项监督检查,制止和纠正行政不作为、乱作为,增强政府公信力,提高群众满意度。
  构建服务政府,增强亲和力。持续开展“四个不让”活动,增强服务意识。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主要精力放在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围绕经济社会发展,把服务重点放在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保障上,放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结构、增加居民收入上,为企业、为基层、为群众多办实事。
  构建法治政府,增强执行力。深入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意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强和改进制度建设,坚持科学民主决策,严格依法行政,公正文明执法,强化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加强行政复议,做好行政应诉,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拓宽政务公开领域。
  构建廉洁政府,增强凝聚力。认真执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进一步规范从政行为。注重源头防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建设工程双合同制”,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加强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进一步增强透明度。严厉查办违法违纪案件,预防职务腐败。弘扬清廉风气,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要继续提倡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控制行政成本,强化公务支出管理,高度珍惜民资财力,把更多的资源用在事关民生的大事、急事、难事上,让政府行为始终符合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待。
  构建开放政府,增强吸引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只有思想的不断解放,才会有开放的思路、举措,才会有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当前更需要强化开放意识,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爱拼才会赢”的勇气,“舍得让利”的气魄,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推动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树立政府对外开放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十二五”奋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前进的征程光辉灿烂。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增强信心,抢抓机遇,比学赶超,大干“开局之年”,持续打好“五大战役”,为推动清流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

清流县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秘书处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