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清流县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18-01-05 09:33 来源:清流县政府
| | | |

政府工作报告

——在清流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清流县人民政府县长张春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是全县攻坚克难、开拓奋进的一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县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过去一年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面落实稳增长政策措施,预计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比增7.1%;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7万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1.8亿元,比增8.5%;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62亿元,比增9.0%;固定资产投资115亿元,比增1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6亿元,比增11.5%。三次产业结构由19.447.533.1优化调整为17.749.532.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企业各5家,限上商贸企业9家。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15.2个百分点,占GDP比重由5.32%提高到5.87%,税性收入比重由64.5%提高到76.7%。企业效益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7.8亿元,比增39.5%

——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成立“8+3”重点工作专项领导小组,建立领导挂包服务、要素保障、一线推进、正向激励等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五比五晒”项目竞赛活动,新增亿元以上“五个一批”入库项目97个。实施县重点建设项目110个,累计完成投资46.6亿元,展化化工过硫酸盐、鑫中天重组等28个项目建成投产或部分投产。全县新增签约千万元以上项目133个,环保型制冷剂扩建、塑料BB弹、活性石灰生产等67个项目落地开工。园区平台日趋完善,氟新材料产业园完成标准用地开发340亩;总投资3亿元的集美(清流)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和总投资3.5亿元的城南园基础设施项目开工建设,建成标准厂房1万平方米。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县道白石至白塔路段完成主体工程,浦梅、兴泉铁路清流段全线开工,国道534线林畲蛟井至黄沙口路段加快推进。

——转型升级明显加快。东莹化工成为三明市唯一纳税超亿元民营企业;春舞枝公司成为全市唯一入选“国家商务部2016-2017年度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汽枪厂成为全市2家获得海关高级认证企业之一。实施总投资26亿元技改项目46个,汽枪厂整体搬迁扩建、展化化工10条生产线技改搬迁等项目顺利投产。新增省级科技型企业、市级“两化融合”重点企业6家。清流温泉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竣工,林畲乡村游、赖坊生态游、温泉生态休闲度假游等知名度持续提升。澳洲鳕鱼现代渔业产业园、海峡兰花文化博览园等项目开工建设,现代光伏农业产业园并网发电、县中心粮库竣工投入使用,创新型油茶健康产业加快推进。新增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12个、省级副食品基地1家,6家企业列入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台湾农民创业园获得农业部综合考评第三名佳绩,林畲桂花小镇跻身省第二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城乡环境明显优化。投资2.3亿元,完成水东路、碧林北路至北山路、新一中校园周边交通渠化、水南路二期、迎宾大道二期交通信号灯系统等项目建设,新扩改乡村道路20公里,改造危桥6座。桥下沿河景观工程二期、龙津广场绿化更新、西门桥头夜景提升、西城区沿河步道景观、北大路LED节能路灯改造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新改建雨(污)水管道20公里,新增公共停车位345个;铜锣山休闲绿道公园、气象站整体搬迁工程开工建设;管道燃气工程加快推进,龙郡首府、怡景书院等7个小区实现联通供气。引进社会资金建设绿色出行项目,成为全国首个拥有共享单车的县城。标本兼治抓环境综合治理,完成17个环保突出问题整改。实施1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整治村建设,乡镇垃圾转运站和农村三格化粪池建设走在全市前列,长效管护机制逐步健全。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编制“一河一档一策”,实现三级河(段)长全覆盖,河道整治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活力明显提高。农改稳步实施,顺利完成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医改初见成效,县总医院、13个乡镇分院挂牌运营,71个村卫生所完成标准化改造,正式开启医疗资源一体化管理模式。林改成效不断提升,新增新型林业经营主体23个、面积6.29万亩,覆盖面达55.0%。金融改革加快推进,大力推广“福林贷”、园区企业资产按揭贷等金融产品,全年新增贷款4.52亿元。教改启动实施,率先试行“县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一线教师积极性有效调动。巩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成果,探索试行环境污染强制保险制度,东莹化工成为全省首个获得排污权抵押贷款企业。建立健全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体系,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上市,3家企业在海交所挂牌交易。

——民生福祉明显改善。全县居民存款余额首次突破60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0%。总投资5.9亿元的15大项37小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基本完成,南面乡镇实现供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强力推进,造福工程易地搬迁2301094人,49个贫困村(空壳村)、206户贫困户光伏电站建成并网发电,全县1797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7个贫困村退出、12个空壳村摘帽。群众住房需求有效保障,改造农村危房61户、棚户区105套,购买49套商品房充实保障性房源。实施积极就业政策,新增就业120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社会保险持续扩面,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人均补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等社会保障标准进一步提高。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构建,4所日间照料中心和农村幸福院建成投入使用,4家养老机构签订医养合作协议。

——社会事业明显进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中考成绩单科、全科合格率均位居全市第三位。一中整体搬迁顺利完成。引进福州金桥学校,启动招生办学。实验幼儿园雁塔分园、余朋幼儿园、长校中心幼儿园竣工投入使用,李家幼儿园开工建设。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完成县总医院东院区和龙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改造,县妇幼保健院综合楼、疾控卫生监督综合楼和温郊、里田卫生院竣工投入使用,赖坊卫生院整体搬迁、灵地分院病房综合楼完成主体工程。计生服务水平稳步提高,全面“二孩”政策平稳实施。荣获“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先进集体”称号,县体育中心一期体育馆主体完工。选送的优秀运动员葛曼棋在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上获4×100米接力金牌及女子200米铜牌。社会保持安定稳定,顺利通过国务院安全生产专项督查,圆满完成厦门金砖会晤、党的十九大等重要节点安保维稳工作。“一盘一策”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全县14个停建楼盘12个复工,住宅、商业用房去化周期分别下降至10.7215.86个月。严控金融风险,贷款不良率由5.46%下降到2.65%

——自身建设明显加强。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认真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深化“放管服”改革,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两单”融合。全面推行便民服务窗口周末无休、项目审批周末预约无休,建立“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488项。完成县行政服务中心搬迁,入驻审批服务事项140项。持续推进政务公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1948条。开通“网上信访服务窗口”,全年处理信访投诉313件,办结率100.0%。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反对“四风”,改进作风。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完成行政单位公务用车改革,“三公”经费持续下降,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

此外,统筹推进统计、物价、司法、民族、宗教、气象、档案、科协、方志、人防、双拥、民兵预备役、老区、老龄、残疾人等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等事业加快发展。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是上级党委、政府和县委坚强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和县政协鼎力支持、和衷共济的结果,是全县人民同心向力、奋力拼搏、砥砺前行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人民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关心和支持清流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困难与问题,主要是:产业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偏弱,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支柱产业尚未真正成型;支撑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不多,民间投资意愿不强,持续增长后劲不足;民生补短板任务还很艰巨,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与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财政收入基础比较薄弱,保运转与求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干部不敢担当、消极懈怠等现象在个别单位和领域仍然存在,破解难题、创新作为的能力还有待提高,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坚持问题导向,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主要任务

 

201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突出“壮大总量、延长产业、做优财政、保持活力、惠及民生”工作重点,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幸福新清流。

今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0%;外贸出口增长4.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0%以内;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0%;完成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年度任务。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七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项目投资拉动,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加快项目建设。深入开展“五比五晒”项目竞赛活动,新增亿元以上“五个一批”项目68个,其中谋划项目28个、签约项目16个、开工项目11个、投产项目9个、增资项目4个。全力实施年度计划投资45.2亿元的118个县重点项目建设,突出抓好12个省重点、20个列入省行动计划、19个市重点项目,确保县总医院医疗综合大楼、第三小学等53个项目开工,环保型制冷剂扩建、活性石灰生产等39个项目竣工。严格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健全正向激励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项目序时推进。

做实项目前期。按照强基础、补短板、惠民生要求,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密切跟踪国家政策导向,聚焦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谋划储备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事关县域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切实加强人员、经费保障,提高项目前期工作专业化水平。完善项目退出和补充机制,不断调整充实项目库,保持县级储备项目340个以上,提高项目转化率,力争更多项目挤入国家和省、市盘子。

聚力招商引资。充分把握国家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机遇,整合优势资源,修订招商引资考评办法,落实扶持总部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惠企政策措施,开展产业招商、小分队招商、以商招商。发挥驻点招商工作组作用,深入实施清商“回归工程”,积极参加 “6·18”、“9·8”、“11·6”、氟新材料等专场招商活动,拓展招商渠道。全力抓好项目落地,对重大招商项目成立工作组“一对一”全程跟踪服务,力争在引进大项目、好项目上取得新的突破。

强化要素保障。完善“一月一协调,一季一督查,一季一通报”和重大项目挂牌服务机制,统筹推进要素配套、产业配套、环境配套,创造有利于项目落地、开工、投产的环境。创新融资方式,完善政府融资担保体系,积极运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加强工程资金管理,严格执行预决算审计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

(二)大力发展工业经济,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做大园区规模。大力推进经济开发区、县化工集中区总规和环评修编,加快“一区三园”建设,确保年内完成投资2亿元。其中,城南工业园重点加快集美(清流)山海协作共建产业园、城南新区城镇化等项目建设,适时启动二期扩园工作,年内建成4万平方米厂房,库区移民工业创业园建成投入使用,新增入驻企业5家以上;氟新材料产业园适时启动二期340亩用地开发,力争引进氟化工下游企业2家以上;金星工业园继续完善“三通一平”及配套基础设施,不断提升园区承载力。

壮大工业总量。坚定不移推动资源往产业方向走、向税性环节拓展,鼓励东莹化工、高宝矿业等龙头企业增资扩股、延展升级,开工建设年产1万吨R32、年产2万吨电子级氢氟酸生产等项目,确保东莹化工环保型制冷剂扩建竣工投产,打造氟化工产业链和研发基地。全力抓好109家规模企业达产达标,加快推进水泥窑固废处理、生物颗粒燃料生产、森达木业家俱加工、伊科电子贴片电感生产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做足增量培育文章,力争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超亿元企业各5家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150亿元以上。

加快转型升级。强化政策扶持,进一步改造提升煤炭、建材、林产化工等传统产业,突出发展清洁生态工业,加快机器换工、智能制造、“两化融合”步伐,加大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和推广力度。实施新一轮企业技改工程,确保东莹化工五氟乙烷生产线技改扩建、高宝矿业尾气技改处理等项目竣工投产。深化产学研合作,加快氟新材料产业园氟化工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双叶股份公司生物制造研发中心建设,大力支持诺德生物科技等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优化企业帮扶。落实“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帮扶政策,强化企业用地、资金、市场等要素保障,大力营造助力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稳妥、分类处置“僵尸企业”,重点抓好钨矿废弃石、津诚化工、捷鸿木业等闲置资产重组,有效盘活闲置资源,最大限度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兑现上级政策,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建立健全贷款投向激励机制,推广园区企业资产按揭贷款业务,加大面向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力争年内新增信贷投放5亿元。

(三)做优做特现代农业,筑牢经济发展新基础。

做强特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稳定粮食生产、做优烤烟的基础上,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推动优势产业由单纯扩大规模向提质提效转变,重点围绕发展花卉、油茶、淡水鱼、豆腐皮、禽蛋等特色产业,依托国家级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开工建设市级现代茶叶产业园,加快推进花卉苗木产业园区、闽台农业合作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年内新增苗木花卉种植600亩、现代渔业养殖2万平方米,致力打造绿色智慧现代农业。

培育龙头带动。落实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鼓励采用土地流转、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引导适度规模经营。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加快培育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组织化程度高,在省市有影响的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示范场,力争新增县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家庭农场示范场各10家以上,市级各4家以上。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培育和质量监管,新增“三品一标”认证2个以上。

加快产业融合。突出抓好农业“促一进三”、“接二连三”,推动特色农业往深加工方向发展,规划建设农副产品集中加工区,开工建设蒸青绿茶种植与加工等项目,加快推进创新型油茶健康产业、澳洲鳕鱼现代渔业产业园、生态蛋鸡养殖加工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力促烤鳗加工厂项目落地。加快农业与生态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推动生态休闲观光产业上档升级,重点抓好现代光伏农业产业园、海峡兰花文化博览园、现代农业观光园等项目建设。

夯实基础设施。组织实施年度投资4200万元的土地整理、烟基工程、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建设。全力推进总投资5.7亿元的水利项目建设,重点抓好闽江防洪工程三明段一期、长潭河长校河排沙坪段河道治理工程,开工建设罗口溪吉龙段河道治理一期、嵩溪溪生态水系建设和温郊桐坑水土保持项目,加快推进闽江防洪工程三明段三期、矮洋水库、流水水库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大温室大棚和新型农机具推广力度,继续开展花卉种植、养殖业和农田水利设施保险,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四)繁荣发展第三产业,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提升休闲旅游业。抓住我县被列入“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试验区”机遇,以“生态休闲”为主题,以温泉度假、乡村旅游为主导,着力打造温泉养生、客家文化、休闲度假和红色旅游四大主题旅游产品。加快灵台山客家祖山文化园二次招商,开工建设大丰山省级森林公园旅游开发、悠然国农旅综合体项目,推进赖坊文化生态旅游,林畲、李家乡村游,北斗山等项目建设,打造生态旅游精品线路。大力发展特色民宿,力争培育2-3家精品民宿。

发展商贸物流业。落实促进消费各项政策措施,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规划火车站周边仓储物流园区,组织苏福茶叶、汽枪厂、大丰山禽业等企业申报物流标准化试点。加快互联网+文化家居产业链项目建设,年内建成1000平方米以上县级物流仓储配送中心和12个乡镇标准化物流中转仓,实现乡镇快递网点、村级邮路覆盖率达100.0%,行政村物流网点覆盖率达70.0%以上,打通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抓好限上商贸企业和大宗工业品、苗木等限上批发企业的培育和申报工作,促进限上企业加快发展。

培育新兴服务业。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加快培育科技服务、信息服务、专业市场等新型业态,大力发展家政、文体、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打造健康养生和养老服务示范基地;积极发展总部经济、金融服务、文化创意等生产性服务业,力争年内引进或培育1-2家总部经济企业。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特产品生产基地入驻第三方交易平台,加快“线下”实体经营与“线上”网络经营融合发展,不断扩大县域电商规模。

稳定房地产业。持续推进“一盘一策”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有效发挥房地产专项收购融资平台和风险处置资金作用,协调好开发商、承建商、业主、银行、债权人等各方关系,推进磐安国际城、北山天城、光明地产等楼盘后续工程施工,进一步减少库存,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保障房作用,保障困难群众住房需求。制定出台新的政策措施,规范城区危房改建及征迁安置管理。大力扶持建筑业企业发展,鼓励企业增质升级,拓展省内外市场,争取全年新引进资质类建筑企业3家以上。

(五)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塑造美丽清流新形象

加快宜居城市建设。围绕“让群众生活更舒适、更方便、更安全”目标,进一步建好城市、管好城市。优化调整县城总体规划,加快火车站站前片区周边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全力推进浦梅、兴泉铁路清流段建设,启动火车站站前广场及进出快速通道建设。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实施城区备用水源配套工程,加快城区供水和排污管网、城市公交站点、交通信号灯系统、管道燃气、智慧城市等项目建设,新增公共停车位100个以上。实施城区人居环境改善提升工程,完成铜锣山休闲绿道公园建设,加快西城区沿河防洪堤及景观改造、苏区广场边坡治理和重点区域生态修复,全面改造提升城区夜景工程。组建城市综合执法局,建立城市精细管理长效机制,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积极引导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要素向乡村集聚,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加快实施乡村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启动县道793线龙津至彭殊二期公路、浦梅铁路杨源站站前停车区及道路工程建设,确保国道534线蛟井至黄沙口、县道白石至白塔路段建成通车,提高公路通达通畅水平。围绕“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工作理念,重点打造3-5个美丽乡村精品工程。不断完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完成余朋、长校235千伏变电站升级改造,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持续优化生态环境。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护和发挥我县良好生态资源禀赋,加强生态环境监管治理,探索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实施总投资2.9亿元的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PPP项目,加快推进城区餐厨废弃物处理项目,启动南面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深化“河长制”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持续开展工业污染、畜禽养殖污染、涉砂行为、城乡生活污水垃圾、小水电生态等专项治理。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强化山水林田湖的生态保护力度,完成造林绿化1.7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1500公顷,建设生态护岸5公里。

(六)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推动“放管服”改革,完善权责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建立健全减权放权监管责任清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开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和编制管理创新。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开征环境保护税,严格全口径预算管理,强化预决算信息公开,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继续完善县、乡税收分成办法,建立经费核拨与工作绩效相适应的财政结算制度和争取资金配套奖励办法。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推动金融服务向村级延伸。持续深化医改,全面推进医保支付方式和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C-DRG)收付费改革,落实分级诊疗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快教改,探索建立以实验小学、城关小学为龙头的片区化办学模式和一所城区初中带两所镇初中的“1+2”管理模式,促进城乡、校际均衡发展,有效缓解城区就学压力。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推动农村产权和资源要素市场化。鼓励集体林地合作造林,多途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强山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十条措施的通知》要求,统筹推进企业管理、医疗卫生、农业科技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注重培育本地种养专家、技术能人,建设多元次的人才智库。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交流合作,全力推进台湾农民创业园申报省级专家服务基地。落实“海纳百川”高端人才聚集计划,制定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创新人才编制管理,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有重点地引进各层次专业人才和团队。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创新创业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激发企业创新创业活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和鼓励企业自主创新。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加快花卉产业和电商产业园科技孵化器建设,鼓励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等投身创新创业。优化电子商务小微企业创业环境,对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给予低门槛、免租金等政策扶持,力争全年新增创业主体40个以上。

(七)全力补齐民生短板,共建共享发展新成果

打赢脱贫攻坚战。注重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照贫困村退出“六项指标”和贫困户脱贫“两不愁、四保障”标准,完善单位包村、干部包户、驻村帮扶三项制度,保持脱贫攻坚高压推进态势。加快发展一批产业支撑作用明显、群众持续增收的扶贫项目,增强贫困村和贫困户“造血功能”。完善政策体系,落实教育扶贫、健康扶贫、金融扶贫、就业创业扶贫、智力扶贫等帮扶政策,发挥社保政策兜底作用。鼓励企业、社会组织、个人参与扶贫,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格局,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空壳村全部摘帽,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稳步推进各项事业。围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加快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学校新建及扩容步伐,开工建设城区第三小学、城区第三幼儿园、长校江坊幼儿园、沙芜中心幼儿园等项目。聚焦儿科、产科、精神科等薄弱学科,开工建设县总医院医疗综合大楼、精神科病房和长校卫生院病房综合楼,加快赖坊卫生院整体搬迁工程,推进基层中医馆建设和村级卫生所改造提升。落实全面“二孩”政策,保持打击“两非”高压态势。巩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南山村、官坊村、东坑村、鲜水村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加强文体设施建设,确保县体育中心一期体育馆建成投入使用,启动二期体育场、游泳池、足球场建设。重视民族宗教工作,加大对少数民族村的扶持力度。加强统计工作,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做好新形势下民兵预备役和国防动员工作。完成气象站搬迁。提升全民文明素质,促进档案、方志等工作向前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就业创业各项扶持政策,新增城镇就业12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600人以上。加大社会保险扩面力度,稳步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提升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城乡低保补助水平。支持社会力量投资运营养老机构,加快构建以居家为主体、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新建农村幸福院20所,乡镇敬老院入住率达到53.0%以上。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食品安全“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完善未成年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红十字会、慈善、老龄事业,支持关心下一代工作。

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深化“平安清流”建设,完善“雪亮工程”,开展打击涉黑涉恶、涉枪涉爆、侵财类案件等专项行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深入开展“七五”普法,持续抓好“法律六进”工作。积极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努力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健全完善应急管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大金融风险防控力度,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化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防范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全面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政府肩负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任,承载着全县人民的重托。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我们务必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以依法、高效、诚信、创新、廉洁的工作作风推动发展、服务人民,努力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一)努力打造法治政府。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强化法治思维,切实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健全完善政府法律顾问制度,自觉把政府管理经济社会的行为纳入法治轨道,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确保政府决策经得起法律考量和实践检验。认真执行县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并报告工作,主动与县政协协商讨论重大事项,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确保政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努力打造高效政府。强化责任落实,始终保持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干事创业氛围。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把务实高效作为日常追求,把开拓创新作为工作常态,把破难攻坚作为工作的突破口,切实把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压实靠牢。建立行政审批职能股室专项考评机制,健全注重实效的行政效能考核体系,实行正向激励与负面清单制度,强化重点工程、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首问责任制,大力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全面落实窗口无否决权服务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有效提升服务质量。

(三)努力打造诚信政府。严格履行向社会、企业、群众作出的承诺,把政府履约和守诺服务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落实情况和为群众办实事情况作为政府诚信的重要内容。完善政府失信投诉举报机制,建立政务失信投诉举报平台,加强政府采购、招投标、招商引资、融资等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通过政务诚信示范引领社会诚信。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做到言而有信、信守承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公职人员诚信、守法和道德教育,将信用建设纳入公职人员培训和领导干部进修课程。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积极引导企业诚信经营。大力弘扬信用文化,增强全体公民的个人信用意识。建立信用评估体系,制定信用评价标准,探索建立诚信体系征信和公示平台,严厉惩处失信单位和人员。

(四)努力打造创新政府。坚持用发展的办法破解前进中的难题,以创新的精神培植发展新优势,以观念创新、体制创新的大突破,推进经济社会的新发展。牢固树立终身学习不间断、解放思想不停步的理念,认真领会十九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对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作出的重大判断、重大决策、重大调整,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新常态下经济转型、改革深化的新要求,围绕产业发展、城乡建设、招商引资、资源整合、项目融资、财政增收等方面,开放思维、拓宽思路,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全力突破关键节点和难点,助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积极营造开拓创新的良好环境,旗帜鲜明地支持改革者、激励探索者、重用创新者。

(五)努力打造廉洁政府。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执行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各项规定,持之以恒纠正“四风”。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全面推行公务卡制度,真正让政府过紧日子、让群众过好日子。加强公共资源交易、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行政审批等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重要环节的监管,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让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准确把握“亲”“清”原则,构建新型政商关系,全力支持企业经营发展,不遗余力为企业排忧解难。

各位代表,新时代赋予新重托,新时代要有新作为。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埋头苦干,锐意进取,为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幸福新清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而努力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名词解释

 

1.“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

2.“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GDP:指地区生产总值的简称。

4.8+3”重点工作专项领导小组:其中“8”指农业农村工作组、工业工作组、商贸旅游工作组、城市建设工作组、重大基础设施工作组、党的建设工作组、社会安全稳定工作组和深化体制改革工作组;“3”指扶贫工作组、生态保护工作组和招商引资工作组。

5.“五比五晒”:指比谋划、晒前期,比招商、晒签约,比开工、晒进度,比投产、晒成效,比服务、晒质量。

6.“五个一批”:指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资一批。

7.“两化融合”: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

8.“河长制”:指由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监督管理责任制度。

9.“一河一档一策”:指对辖区内的河流进行现状调查,建立河流档案,科学诊断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提出具体目标任务,因地制宜制定对策措施,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目标。

10.“福林贷”:指省委、省政府为持续深化林权制度改革、盘活小额林业资产,创新推出的林业小额担保贷款产品。

11.“县管校聘”教师管理体制:指全体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实行县级政府统一管理,统一定期强制流动到县域内的义务教育学校,从而将教师和校长从过去的某学校的“学校人”改变为县义务教育系统的“系统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12.“一盘一策”:指针对各个停建楼盘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帮扶措施,加快推进楼盘后续施工,尽早交付业主装修入住。

13.“放管服”改革:指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简称。

14.“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指在监管过程中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5.“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事项:“一趟不用跑”事项是指可以全流程网上办理的事项。“最多跑一趟”事项是指最多需要一次到窗口申请或取件的事项和其他可以通过简化优化流程办理的事项。

16.“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指“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

17.八项规定:指20121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18.“四风”: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19.“三公”经费:指因公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

20.“回归工程”:指鼓励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参与家乡建设,促进项目、资金、人才等要素回流的工程。

21.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公私合营模式的简称,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22.“一区三园”:指经济开发区和城南工业园、金星工业园、氟新材料产业园的统称。

23.“三通一平”:指建筑中为了合理有序施工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通水、通电、通路和平整土地。

24.“一企一策、一业一策”:指为着力破解产业培育、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对不同产业和企业采取的差异化政策。

25.“僵尸”企业:指那些无望恢复生气,但由于获得银行或政府的支持而免于倒闭的负债企业。

26.“三权分置”:指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持续深化农业农村体制机制改革,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充分发挥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平等保护的格局。

27.“三品一标”: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

28.农业“促一进三”、“接二连三”:指在做大做强传统农业的同时,推动农产品发展深加工,加快发展休闲农业、循环农业、创意农业等新型服务业态,延伸农业产业链,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29.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指通过畅通物流渠道,建设覆盖城乡的物流配送网点,解决农村用户寄货难、取货难问题,实现门到门的服务。

30.住院费用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简称C-DRG)收付费:指将临床疾病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的复杂程度以及住院期间医疗资源消耗相似的患者划分成一个组,以组为单位,定价和支付,是一项首次做到“病人端”的收付费改革。

31.“六项指标”:指贫困村(空壳村)贫困发生率、集体经济收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一村一业)、义务教学辍学率、医保参保率。

32.“两不愁、四保障”标准:指贫困户不愁吃、不愁穿,饮水安全保障、教育保障、住房保障、医疗保障。

33.“两非”:指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选择胎儿性别终止妊娠。

34.“一品一码”:指一个批次产品有唯一的追溯码。

35.“雪亮工程”:指以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为指挥平台、以综治信息化为支撑、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为重点的“群众性治安防控工程”。

36.“七五”普法:指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

37.“法律六进”:指通过开展普及法律的活动,使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