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溪镇:一个脱贫对象背后的暖心故事

日期:2018-11-23 10:20 来源:清流县嵩溪镇
| | | |

嵩溪镇余坊村余某,45岁,肢体二级残疾,患慢性出血型胃炎,需常年服药。因自己无法从事体力劳动,父母年逾花甲,女儿又远嫁泉州,妻子因无法忍受家庭的重压离他而去。他曾对生活一度失去信心,成天借酒消愁,生活穷困潦倒。2016年经个人申请,村组比选、三公示列入嵩溪镇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精准帮扶。

真扶贫要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嵩溪镇党委、政府严格落实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坚持因地因人制宜,亲自走访识别,制定帮扶措施,选准帮扶责任人,督查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带头走访跟进,做到扶贫底子清、问题情况明、“药方”开得准。

要脱贫就要找准“贫根”。余某的致贫原因有:因病、因残、劳动力不足、缺资金等多项,但关键原因还是对生活失去信心,自身动力不足。

要脱贫就要配强帮扶人。找到“贫根”后,嵩溪镇指定郑燕武为挂包责任人,他扎根乡镇20余年,具有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接到任务后,郑燕武同志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解决思想问题摆在第一位。他充分利用住村工作日与余某促膝长谈,帮助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鼓励他战胜病痛、重树生活信心

要脱贫就要选准帮扶措施。为了给余某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镇党委发动全镇干部多次走访辖区各企业主,最终协调金星工业园区铁路项目部聘请他为保洁员,工资每月2000元。同时帮助签约了家庭保健医生,申报了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2017年顺利实现脱贫。

真脱贫关键要能持续增收。为确保余某脱贫后能持续稳定增收。2018年,郑燕武同志看准余某在高地土生土长,对高地贡米种植情况比较熟悉的优势,提出收购高地优质稻谷加工优质米出售的增收建议。为彻底打消余某顾虑,由郑燕武个人垫资3000元作为本金,3000元作为流动资金,发动自己的朋友和全镇干部帮助销售,干部纷纷当起义务推销员和送货员,第一批2240斤大米一个星期就脱销,极大地鼓舞了余某增收致富的信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