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日报】托管服务让农户省心又增收
7月30日,清流县嵩口镇梓材村的早稻示范田里,稻穗沉甸甸地低垂,随风摇曳,一片金黄。收割机在田间穿梭,发出阵阵轰鸣,一派丰收景象。农户魏先水站在田埂上,望着金黄的稻浪,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我年纪大了,干不动。今年把田托管给关仁农机合作社,不仅省心,收成还比往年好!”
魏先水所说的“托管”,正是清流县近年来大力推广的“代耕代种”社会化服务模式。随着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加剧,许多农户面临“种不动、种不好”的困境。为解决这一问题,嵩口镇积极鼓励农机合作社、农业服务组织提供从育秧、机插、施肥到收割的全程托管服务。农户只需支付一定的服务费,即可坐享丰收成果。在梓材村,像魏先水这样选择托管的农户有15户,托管面积50余亩。
为保障粮食生产,今年嵩口镇引进了适应性好、抗性强、米质优的“泉珍12号”稻种。关仁农机合作社依托专业的机手和管理团队,结合“泉珍12号”水稻品种特性,实施精准施肥、科学灌溉和统防统治,确保良种配良法,实现稳产高产。“‘代耕代种’不仅仅是找人干活,更要把科学种田技术带到田间地头。”关仁农机合作社负责人魏关仁介绍,针对今年首次试种的双季稻,合作社通过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标准、统一作业调度,确保早稻收割与晚稻插秧无缝对接。
“接下来,嵩口镇将进一步探索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新路径,夯实责任、总结经验,结合实际推广‘代耕代种’服务模式,积极培育壮大服务主体,提升服务水平,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嵩口镇人大主席刘道海表示。 嵩口镇的实践是清流县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清流县不断完善“代耕代种”服务体系,重点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技服务能力,推动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2024年,全县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16家,全年服务面积达8.4万余亩,惠及农户近7000户。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