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县深入践行大食物观,打造生态精品农业
日期:2024-05-23 14:39
来源:农业农村局 沈冰梅
|
|
|
|
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的提出要建立大食物观,近年来清流县委县政府将打造生态精品农业作为清流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围绕乡村振兴二十字方针,扎实推动产业振兴,以品牌化作为生态精品农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打造县级区域公用品牌,加快提升乡村特色产业整体形象。2023年实现特色农业全产业链产值97亿元。
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作为拥有全国最大的精品国兰繁育基地、全省最大的鲜切花基地和淡水鱼养殖基地,清流县重点围绕豆腐皮、花卉苗木、渔业、蛋鸡、茶叶、名优水果等产业,着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目前,拥有清流雪薯、赖坊花生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和清流豆腐皮、清流黄羊、清流溪鱼、清流鲜切花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打造豆腐皮、蛋鸡、渔业等3个现代省级农业产业园,全县共有省市龙头企业22家,省级名牌农产品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59个,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
提档升级打造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高效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以发展工厂化育秧为抓手,以温室大棚为主力,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大力发展现代设施种植业,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中心8个。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培育休闲农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农文旅”融合。入选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3个、休闲农业示范点3个。积极培育农业科技人才,搭建政校企科研合作平台,深化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多措并举发展绿色农业。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实现农药使用量比上年下降2%,农用化肥使用量减少2%;落实耕地质量提升,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排查,加强废弃农药包装物的回收,2023年累计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4.6吨。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建立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的种养紧密对接机制,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培育农业绿色主体,县级以上种植类合作社有36个,家庭农场89个,涉及水果、水稻、中药材、蔬菜、花卉、苗木等行业领域。
精准出力保障食品安全。严格落实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和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压实监管责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23年县级开展定量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350批次,县乡快检1.4万批次。深入开展重点农产品专项治理及小宗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相关业务、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提高生产者法律意识,落实生产经营主体第一责任。抓好“三品一标”认证与证后监管,目前我县“三品一标”认证产品59个。
因地制宜壮大特色产业。作为拥有全国最大的精品国兰繁育基地、全省最大的鲜切花基地和淡水鱼养殖基地,清流县重点围绕豆腐皮、花卉苗木、渔业、蛋鸡、茶叶、名优水果等产业,着力推进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目前,拥有清流雪薯、赖坊花生2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和清流豆腐皮、清流黄羊、清流溪鱼、清流鲜切花4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打造豆腐皮、蛋鸡、渔业等3个现代省级农业产业园,全县共有省市龙头企业22家,省级名牌农产品3个,三品一标农产品59个,建立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
提档升级打造农业现代化。大力推进高效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以发展工厂化育秧为抓手,以温室大棚为主力,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大力发展现代设施种植业,建设省级农产品加工中心8个。开发农业产业新功能、农村生态新价值,培育休闲农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促进“农文旅”融合。入选福建省美丽休闲乡村3个、休闲农业示范点3个。积极培育农业科技人才,搭建政校企科研合作平台,深化开展产学研合作,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多措并举发展绿色农业。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措施,实现农药使用量比上年下降2%,农用化肥使用量减少2%;落实耕地质量提升,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排查,加强废弃农药包装物的回收,2023年累计回收农药包装废弃物4.6吨。推进绿色种养循环农业,建立以地定养、以养肥地的种养紧密对接机制,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培育农业绿色主体,县级以上种植类合作社有36个,家庭农场89个,涉及水果、水稻、中药材、蔬菜、花卉、苗木等行业领域。
精准出力保障食品安全。严格落实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和一品一码追溯并行制度,压实监管责任,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2023年县级开展定量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350批次,县乡快检1.4万批次。深入开展重点农产品专项治理及小宗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加强对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相关业务、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提高生产者法律意识,落实生产经营主体第一责任。抓好“三品一标”认证与证后监管,目前我县“三品一标”认证产品59个。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