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乡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现将《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要求认真组织实施。
清流县人民政府
2024年9月25日
(此件主动公开)
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 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财政厅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县、样板集镇、样板村的通知》文件精神,有效推进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创建,特制定本方案。
一 、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通过设施提升、服务提升、产业提升、品质提升、治理提升”将鲜水村打造成幸福美丽新乡村的代名词。从满足居民需求出发,推动共谋共建共管,打造人民满意的闽台合作样板村。
(二)总体目标
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项目围绕提升人居环境质量、提升农房居住品质、完善惠民公共空间、完善乡村景观设施、完善设施运管机制、探索收益保障机制、探索闽台融合措施等七个方面,结合文化挖掘、景观提升、产业培育等方面进行乡村环境整治提升。主要包括污水垃圾治理、裸房整治外立面提升改造、村入口重要节点打造、闲置公建活化利用、农房“适老化”改造、农房“宜居化”改造、农房“民宿化”改造、示范房建设、村域环境整治、打造长者食堂、大众茶馆、妇女儿童青年活动空间建设等。
二、建设原则
(一)自上而下、属地负责、分级实施。乡镇作为工作第一责任体,要在做好村内现状的摸底调查和短板分析基础上,结合镇县实际需求,制定年度样板村创建方案,合理选择年度建设项目,全力推进项目组织、实施、建设、宣传等工作。
(二)政府主导、社会联动、全民参与。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鼓励、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充分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推动环境综合整治的整体合力。
(三)因地制宜、彰显特色、长效管理。深入挖掘鲜水村独有自然和人文等资源,通过创新将传统乡村文化、现代设计理念融入样板村建设中,打造极具地方特色的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
三、建设与考评标准
(一)建设标准与责任
按照《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实施成效要素》内出台创建方案、建立工作机制、编制策划方案、资金用地保障、党建引领共同缔造、总结评估做法、污水垃圾治理、既有建筑整治(含裸房整治)、实施杆线整治、绿化改善提升、开展新建农房示范、实施三类农房改造、完善惠民公共空间、完善适老化设施、完善乡村景观设施、完善设施运管机制、挖掘产业特色、文创推动品牌、经济合作社或强村公司、合同签订和履行、提供服务保障、分享交流活动、产学研合作等23大要求样板村创建,具体包括:
1、出台创建方案。出台创建工作方案,明确创建目标、重点任务、分年度实施计划、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机制保障和闽台融合措施等内容。
2、建立工作机制。县政府成立工作组,建立县政府主要领导全面负责,县政府分管领导直接抓,住建、发改、财政、农业农村和水利、自然资源、文旅、民政和人社、生态环境、妇联等部门、李家乡人民政府和鲜水村两委参与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和具体工作措施。工作组定期召开会议,了解进度,协调解决问题;定期组织督导检查,调度创建工作进展。李家乡建立工作专班,县住建局落实一线辅导。县住建局组织相关镇村干部赴先进地区观摩学习样板创建,开展一次以上集中培训。邀请县政府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参加。
3、编制策划方案。委托有样板村创建工作经验的团队编制策划方案,内容包含现状调研分析、梳理发展定位、完善规划设计、项目清单等内容。
4、资金用地保障。县级统筹安排样板村2年创建资金600万元以上(不含省级样板村补助资金)。各级补助资金及时拨付到镇村,项目相关合同款项及时拨付,保障创建需要。落实必要的建设用地(含农房示范房建设用地)。
5、党建引领共同缔造。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推动基层党建与创建工作、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并通过视频、照片和文字等记录。 村民共谋共建共管,全程参与整治策划方案,提出整治项目需求,增加村民参与度。
6、总结做法评估。半年总结一次样板创建经验做法,编制PPT成效图集。每年底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编制宣传小视频。开展村民满意度调查,加强成果应用。
7、污水垃圾治理。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运设施,取缔露天收集点,做到垃圾及时收运、全域干净整洁,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处理。完善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配套,提升收集处理水平。按村庄实际需求增建水冲式公厕,对简陋水冲式公厕进行改造提升,新建和改造公厕配建无障碍等适老化设施。
8、既有建筑整治(含裸房整治)。与《清流县农房建筑立面图集》做好衔接,挖掘提炼具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元素,实现风格、色彩、材质相协调,积极探索低成本、可复制的既有建筑整治模式。注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地域特色建筑立面的传承保护,彰显地域风格、乡村风貌和时代记忆,避免“一涂了之”的建设性破坏。
9、实施杆线整治。梳理村庄杆线,整治废弃杆塔、线路、违法交越和搭挂等。有条件的杆线下地,统一规范新设线路,让出“干净的天际线”。
10、绿化改善提升。通过微整治、微改造,引导村民整治菜地,提升房前屋后和田园景观;引导村民建设美丽庭院、房前屋后因地制宜种植本地果树等品种。结合公共空间打造,使用本地树种、花草和农业作物进行绿化,体现乡土气息;有条件的因地制宜通过插种本地冠幅大的大株果树或景观树种、打造小片林等进行景观提升,形成富有乡土特色、低成本低维护的绿化环境。
11、开展新建农房示范。新建农房落实风貌管控要求,整体打造协调美观、彰显地域特色的乡村建筑风貌。至少建成一幢功能现代、结构安全、成本经济、绿色环保、风貌协调的农房示范房。县住建局组织全县观摩示范房,引导村民提升建房品质,并充分吸纳村民提出的意见,完善建筑立面图集和通用图集。
12、实施三类农房改造。依据闽建办村函[2024]8号《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办公室关于规范开展三类农房改造试点的通知》,出台样板三类农房相关机制文件,确保选点及奖补的公平性、合理性及安全性。选择户型和平面布局具有普遍性,设计上易于推广的农房开展三类农房改造。①适老化改造:要普查区域内老年人居住情况,优先选择特殊老年人群(如失能老人、半失能老人、孤寡老人等)作为改造对象,尊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需求,重点做好卫生间的适老化改造,并应需通过“菜单式”选择防滑地面、助力扶手、无障碍设施、声控开关、报警器等改造,消除起床、如厕、用餐、出行等方面安全隐患。可同步开展完善通风、采光、收纳空间、房前屋后增设聊天座椅等改造,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②宜居化改造:从优化空间利用(户外和室内)、完善使用功能(卫生间、浴室、阅读和交流空间等)、借景设计等方面,开展宜居性改造,提升本地居民居住品质和舒适度,同时引导乡贤返乡居住。③民宿化改造:引导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户,在宜居基础上,按照民宿的设计理念和标准,设计并改造农房,引导农户返乡运营民宿,增加资产性收入。广泛组织村民、乡贤参观、推广。
13、完善惠民公共空间。完善公共空间和服务设施,利用房前屋后空地、闲置房屋、新建少量设施、整合产业空间等方式,根据乡村的需要和可能,完善休闲交流、观景、健身、养老、医疗、文化等公共空间,特色小吃、农产品等产业空间,年轻人所需的消费空间等,积极打造惠及“一老一 少”、妇女、返乡下乡青年、外来打工人员等各类人群的惠民公共空间。
14、完善适老化设施。完善适老设施,鼓励既有的公厕、公园等公共空间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新建的因地制宜配备无障碍、防滑、扶手、声控灯光等适老型设施,满足老人或残障人士无障碍生活、安全便利出行等基本需求。
15、完善乡村景观设施。全面梳理村庄全域和村庄间沿线的自然景观资源,采用微整治微干预手法,结合地域特色元素,提炼形象符号标识,并因地制宜应用于打造山间步道、溪间汀步、田园栈道、观景平台、景观小片林等,展现乡村的“处处美”,实现“乡村大美”的“可进入”、“可享有”,提升城乡居民获得感。融入乡土文化、传统农耕、人文历史、特色建筑、民俗风情等内涵,打造县、镇、村入口、重要公共空间等节点景观,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
16、完善设施运管机制。全面建立污水垃圾公厕绿化、公共空间、景观设施的运营和管护机制,落实管护人员或团队、管护资金、监督机制;既有设施和新建设施均应有运营、有管护,持续发挥应有效用。鼓励通过共同缔造建立共管机制。
17、挖掘产业特色。梳理乡村资源禀赋,挖掘培育特色产业。
18、文创推 动品牌。鼓励挖掘本地人文精神,形成特质形象和符号,推动品牌打造。
19、经济合作社或强村公司。探索全员经济合作社运行机制,整合村庄资源注入经济合作社统一对外运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增加村民资产性收益。探索以助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为目的,积极培育强村公司。
20、合同签订和履行。落地实施闽台乡建乡创合作项目,及时签订服务合同。双方严格按照合同履约。
21、提供服务保障。根据台湾团队的生活和工作需要,提供有效的和较为全面的服务保障措施(驻村办公室、住宿空间需确保结构安全)。
22、分享交流活动。组织台湾团队与县乡干部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享交流活动。创建期第一年策划一场宣传推介活动。
23、产学研合作。支持台 湾团队与高校合作,助力高校教学创新和队伍培育。
(二)考核评定
对照《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实施成效要素表》开展全面督查考评。
四、工作进度安排
(一) 前期设计阶段(2025年1月至2025年3月)。清流县结合县况列出切实可行项目清单,在项目设计中要充分征集群众意见,营造共建共治共 管的干事氛围;引进台湾设计团队,引导村民参与整治规划、设计方案编制等,提出整治项目需求,审定具体设计方案并交付实施。
(二) 集中创建阶段(2025年3月至2025年8月)。按照设计方案全面推进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项目,2025年完成创建任务的75%以上,2026年9月底前完成创建任务100%。省级样板补助资金支付率在9月底前达到75%以上,在2025年底完成75%。
(三) 巩固提高阶段(2025年9月至2026年11月)。对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的成果进行验收,并做好查缺补漏,加强整治区域内的卫生、绿化、村容村貌的日常管理。总结出可供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示范带动效应。
五、 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常务副组长,县相关职能部门及李家乡党政负责人为成员的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领导小组(见附件1)。按照《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工程项目清单》(见附件2)内容实施。清流县作为创建样板村工作的责任单位,各方应集中力量、集中资源,精心谋划、精致建设好样板村创建工作。
(二)落实资金保障。要建立健全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机制。各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多方筹集资金,充分运用好各项政策,根据实施整治项目清单,加大资金倾斜力度,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增加资金来源的多元化,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三)强化督导考核。县督查室、县效能办将闽台乡建乡创样板村项目纳入对相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年度目标管理任务和绩效考核内容,根据项目考核要求,制定考评细则,严格实行领导负责制和责任追究制。
(四)整合多方资源。把乡村旅游、农村交通、农民创业、 土地综合整治、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高效设施农业、“一事一议”、环境保护等涉农项目,集中投向板村创建工作,集聚资源、合力共建。同时,引导村民投工投劳,发动乡村各界人士捐资参与,广泛吸纳民间资本,形成全社会共建美丽乡村的浓厚氛围和良好局面。
(五)加强宣传引导。充分发挥新闻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载体,大力宣传板村创建工作,及时报道典型经验做法,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附件:
1.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领导小组
2.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工程项目清单
附件1
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领导小组
为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推进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创建工作,经研究,决定成立清流县李家乡鲜水村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领导小组,现将具体成员名单通知如下:
组 长: 县委副书记、县长 莫彩华
常务副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 熊文吉
副 组 长: 县住建局局长 巫雅裕
李家乡党委书记 陈佳祥
成 员: 县发改局局长 王永钧
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局长 王建琴
县财政局局长 黄毅刚
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罗维英
清流生态环境局局长 王兴炳
县文旅局局长 罗志成
县民政和人社局局长 王劲松
县妇联主席 郑周玲
李家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郭国华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清流县住建局,办公室主任由巫雅裕同志兼任。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共同推进、协调、督查闽台乡建乡创合作样板村创建工作的开展。以上人员如有人事变动,由继任者自然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