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索 引 号: SM05109-0100-2024-00012
- 备注/文号: 清政民〔2024〕18号
- 发布机构: 清流县民政局
- 公文生成日期: 2024-04-08
现将《推行乐龄学堂模式 助力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此文件为主动公开)
中共清流县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 清流县民政局
清流县教育局 清流县财政局
清流县农业农村局 清流县卫生健康局
2024年4月8日
推行乐龄学堂模式 助力海峡两岸乡 村
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三明市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等6部门印发的《推行乐龄学堂模式 助力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明民〔2024〕8号)文件精神,探索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新路,在我县创建乡村乐龄学堂,以促进居家健康养老,推动社会治理和乡风文明。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落实党中央为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发挥国家级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优势,结合闽台合作项目,利用乡村乐龄学堂这一有效载体拓展服务海峡两岸社会治理成果,服务于乡村振兴,实现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 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明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政策扶持、社会参与、各方联动的基本原则,突出党建引领作用,统筹社会资源,有机融入“台湾元素”,全力建设海峡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实现明台合作交流、优势互补,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学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二、目标任务
通过开展闽台文化交流乐龄学堂建设活动,充分满足农村多层次的居家养老需求,使农村老年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实现基层乡村治理、农村养老、乡村振兴“三融合”。按照市“试点先行、逐步推广、全市覆盖三步走”精神,2024年在龙津镇(3个)、李家乡(1个)、赖坊镇(1个)推行乐龄学堂模式,至2026年底,实现全县有条件的村、社区都开办乐龄学堂,实现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农村养老、乡村振兴“三融合”。
三、工作举措
(一)与基层党建相结合。乡村乐龄学堂必须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学习,乐龄学堂活动开展要在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下统筹实施,由村党支部书记兼任校长,指定一名“两委”干部担任常务副校长。乡村乐龄学堂要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工作、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相结合,通过志愿服务形式,常态化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党的方针政策、培育主流价值观、活跃文化生活、推动移风易俗,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二)与创建两岸乡村融合发展试验区相结合。清流作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这为借鉴台湾模式和经验,吸引更多台湾青年和优秀人才来清就业创业,在乡村治理、乡建乡创方面进行积极探索,打下坚实基础。要发挥乐龄学堂在两岸乡村融合发展的主阵地作用,立足客家文化、孝道文化等特色资源,开展民间基层交流、交往、交融活动。
(三)与乡村治理相结合。乐龄学堂是推动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要通过以下五个方面提升社会治理水平。一是通过乐龄学堂全面提升村民的文化素养、文明素质,提升乡风文明总体水平。二是通过乐龄学堂提升村民的民主参与意识、村民自治水平。三是通过乐龄学堂促进村民团结、邻里和睦,减少矛盾纠纷,促进平安共建共享。四是通过乐龄学堂促进村民转变观念,推动移风易俗。五是通过乐龄学堂寓教于乐,播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与乡村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乐龄学堂统一思想,发展乡村产业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借鉴沙县农村幸福院+乐龄学堂十长者食堂,新型农村养老模式;通过乐龄学堂组织留守老人、留守儿童开展“老少共学、老少同乐”学养结合模式,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助推年轻人就业创业。
(五)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各乡(镇)要结合农村幸福院运营、长者食堂开办、乐龄学堂学习,统筹做好农村养老服务、老年人精神关爱、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卫健部门要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充分发挥网格化健康服务队联络员,家庭医生、家庭保健员,开展医防融合。
(六)与老年教育办学体系相融合。结合我县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印发的《清流县2024年终身教育(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工作计划》(清终教委〔2024〕2号)福开学堂创建开展工作。一是县开放大学(清流县老年开放(互联网)大学)要把乡村乐龄学堂纳入全民终身教育管理体系,夯实老年教育县、乡、村三级网络办学体系,抓好老年教育提质增效。二是加快推进我县老年开放(互联网)大学体系建设,搭建老年教育资源共享和服务平台。三是培育建设一批乐龄学堂示范校和一支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每周至少上课或组织活动一次。面向老年人开展智能技术应用常态化培训学习和服务。
(七)要着力提升乐龄学堂的办学质量。县直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乐龄学堂办学工作的指导,为老年人开展“共学、共伴、共餐”学习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原则上每周至少上课或组织活动一次,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每年要轮流到乐龄学堂上一次课。课程设置既要突出思想政治性又要适合老年人特点,授课老师通过乡(镇)党委协调安排指派,县委党校和县教育、文旅、卫健等政府部门,县文明办、老干部局、老年大学、老体协、妇联负责安排志愿者教师下教下乡的方式共同解决。
四、项目申报
各乡(镇)根据本方案工作安排,对照《乐龄学堂建设内容指引》(附件1),组织项目所在村(社区)填报《乐龄学堂项目申报表》(附件2),于每年2月底前上报至县民政局。联系人:清流县民政局养老服务和儿童福利股,李日胜,电话5326093。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乐龄学堂工作,成立乐龄学堂工作领导小组,由相关县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民政局,负责全县乐龄学堂日常教学管理。县直各部门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党组织,要全方位支持、指导、参与挂包村(社区)的乐龄学堂日常的运营工作。各乡(镇)应指定一位分管领导抓具体工作,各村、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任乐龄学堂校长,并指定一名“两委”干部或热心老龄工作、有特长的人员担任常务副校长,负责乐龄学堂的日常管理工作。乐龄学堂工作纳入养老服务、乡村振兴考核重要内容,确保乡村乐龄学堂工作能够落实到位。
(二)资金保障。县财政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民政局按照省市对乐龄学堂建设相关支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对新建乐龄学堂的行政村(社区)进行奖补。县教育局对乐龄学堂授课老师(非机关事业体制内工作人员)给予每人授课一次50-80元的交通、误餐、课酬补贴,费用由县教育局开放大学从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中列支。学员共餐经费主要通过各乡镇、村(居)和慈善组织、村民自筹等多种方式解决。
(三)师资保障。从五个方面协调解决:一是公共课程(含党的方针政策、时事政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等)由县委党校、各乡(镇)负责安排志愿者老师;二是专业课程(含通识常识、卫生健康)由教育、卫健(总医院)等部门负责安排退休教师、医疗保健志愿者老师;三是文体娱乐课(含文化娱乐、健身)由文体旅游局(老体协)、老干部局(老年大学)等单位协调安排老师;四是公益性课程,由县文明办、妇联、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负责安排党员、青年志愿者老师;五是各乐龄学堂要大力挖掘发现和培养本土人才。
附件:1.乐龄学堂建设内容指引
2.乐龄学堂项目申报表
附件1
乐龄学堂建设内容指引
乐龄学堂按照“有教学场所、有设施设备、有课程设置、有师资队伍、有管理制度”的内容建设。
1.有教学场所。选址在老年人相对集中的社区(村),主要依托四星级以上养老机构、农村幸福院、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示范性长者食堂、社区近邻家园、社区老年大学等设施,盘活存量的礼堂、校舍、旧村部等场所,原则上建筑面积不得少于100平方米。
2.有设施设备。根据教学需要,合理设置多功能室、棋牌室、手工室、书画室、阅览室等,以及影音投放设备,配置厨房、餐厅等设施设备。
3.有课程设置。主要设置三类课程:一是公共课程,主要包括党的新时代理论成果、法律、安全、环保教育、客家文化、闽台乡建乡创等;二是专业课程,包括老年护理知识、卫生保健、智能手机使用、种养植、插花艺术等;三是兴趣课程,包括健身、歌舞、手工、书画、器乐、沙县小吃等,教学采取互动式、体验式、游学、游戏等寓教于乐方式,提高老年人学习兴趣。
4.有师资队伍。以当地师资为主,外来师资为辅。主要整合本地退休教师、医生、政府公职人员和乡镇社工站专业社工。邀请省内外高校专业教师到乐龄学堂授课,同时在落实“双审制”基础上,引入台湾专业师资力量,将老年大学师资及课程向村居延伸,大力发掘和培养有才艺和专业技能的本土教师,引领当地老党员、非遗传承人等志愿者骨干,根据自身能力及特长参与授课。
5.有管理制度。乐龄学堂校长由社区(村)书记兼任,副校长由德高望重的热心人士担任,负责学堂日常组织管理和学习活动。学堂采取学校制管理,一年两个学期,每周固定上课1次以上。学堂活动按“共学、共伴、共餐”(共同学习、共同作伴、共同用餐)的模式开展。
附件2
乐龄学堂项目申报表
县(市、区) 乡镇(街道) 村(社区) |
||||||||
项目负责人 |
|
联系电话 |
|
|||||
项目地址 |
(具体到门牌号、楼层) |
|||||||
村(社区)户籍人口数 |
|
其中老年人数 |
|
老龄化占比 |
|
|||
|
原有设施名称 |
|
||||||
是否养老服务 设施 |
|
养老服务设施等级 评定情况 |
( ) 星级 |
|||||
项目建设内容(仅限装修改造,不得新建) |
总建筑面积(㎡) |
|
||||||
拟设置功能室 及面积(㎡) |
|
|||||||
拟采购设施 设备 |
|
|||||||
运营管理方案 |
○互助服务自我管理○村 委员会管理○委托专业机构管理 |
|||||||
服务内容 (可多选) |
○文化娱乐○日间照料○就餐○休息○医疗保健卫生 ○其他 |
|||||||
乡镇(街道) 意见 |
(盖章) |
县级民政部门意见 |
(盖章) |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