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风俗】林畲乡一些习俗的改变

日期:2013-08-31 20:36 来源:本网
| | | |

  一、中元节改吃素为吃荤: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也叫“鬼的节日”或“七月半”。迷信的说法是人死后肉体埋入土中会腐烂成泥土,但灵魂(精神)会进入阴间(地府)成为鬼,品德高尚有修炼的人就会升天成神仙。到了中元节这一天阴间的鬼都会回到阳间(人世)领受祭祀,得到供品和“金银财宝”,故世的亲人(祖公、祖婆、老祖宗)的灵魂都会回到家中来。到了那一天家家户户都把房屋里里外外洗刷得干干净净,厅堂摆布得整整齐齐,迎接故世的亲人回来。准备了许许多多的香烛及“金银财宝”(冥元宝、冥钱、冥纸钞),好让故世的亲人带去阴间使用,买回子孙,家中就会添丁添财。还有许多的供品摆在厅堂上让故世的新人享用。这些供品过去都是素食蔬馔,现在改为荤食佳肴了,有熟鸡、熟鸭、熟肉以及豆腐、米果、好酒等。我小时候就疑问:为什么祖宗一年回来一次却要吃素?难道我们的祖宗都是出家人?后来也有很多人感到吃素不对,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便逐渐改成吃荤。

  供品除了在家中厅堂摆放外,也在门外屋檐下摆一些,供那些无家可归的孤魂野鬼享用。平时有名骂人的话“你是饿鬼等不得七月半”,骂那些馋嘴贪食的人,也说明鬼是多么的希望中元节饱吃一场。

  在烧香烛和纸钱方面也有一些改变,过去多烧锡纸包皮做的冥银元,现在烧冥纸钞了,理由是人间已不使用银元,阴间也不用了,且冥银很难焚烧,烧不成灰则鬼无法带去阴间。过去多烧“金”箔,现在多烧“金银包”,因“金银包”的制作更简单,成本较低,包中的内容多是金银纸、冥钞及往生钱等。不论是“金”箔或“金银包”,都要在封面上写上已故亲人的名字才能收到,并要写上备制者的姓名。

  供品摆至中午十二点后收起,晚上作为家宴的食品,说鬼魂只吃供品的气,人才吃供品的形体。说鬼魂过了午时则要去阴间了,纸钱及“金银包”要在午后焚烧,烧后将灰烬放入河中带走。

  二、背芜村废除秋社,保留春社:林畲各村都有龙灯节,惟独背芜没有龙灯节,据说是背芜的祖屋风水是虎形,龙灯象片龙,龙虎会相斗,相斗则人不吉利,所以背芜从不找龙灯。有一句儿歌唱:“叱叮叱叮叱,曹窠有演戏,叱叮叱叮锵,背坑有灯扛。”曹窠不演戏说是演后不吉利,所以在解放前每年农历十月五通凹庙会,附近的背芜、舒梅岭、苦竹排演戏一天,曹窠则不演戏。

  背芜没有龙灯节则以春社和秋社代替,春社定在农历正月十七日,秋社定在七月二十七日。做社那一天也和各村的龙灯一样,每家做馒头、杀鸡、宰鸭、买肉及购买一些平时少吃的美味佳肴,一方面给社公上供,一方面用以款待客人。见到亲戚朋友则打个招呼到时请要来,没有见的也不用请,到时会自动到来。到时各家宾客盈门、热热闹闹,充满节日气氛。宴客多在中餐,少数在晚餐,各家都有三五桌客,少的也有一二桌,多的十桌八桌,每家都得花去千元左右。

  近几年废除七月二十七日的秋社。因地农事正忙,为了迎接做社,在几天之前,甚至几个月之前就要考虑为之筹集经费、购买食品。做社那一天更是忙忙碌碌,起三更睡半夜,非常辛劳,第二天不得不休息,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生产与生活,废除后,人人都感到轻松。

  三、各村停止扛龙灯,保持龙灯节:从20世纪90年代起各村的扛龙灯逐渐停止。其原因是人们普遍感到扛龙灯很麻烦很劳累,较贫穷的人感到筹集费用难,劳力缺少的人家感到难找到扛灯的人手,特别有些人家费用困难劳力缺,对他们来说扛龙灯是很为难的,尤其是“闹”灯后总有一些灯会有不同程度的损坏,灯损坏的人家郁郁寡欢,认为是不祥之兆,完全是一种迷信心理。但人们总是放心不下。

  扛龙灯停止了,但龙灯节仍保留,到了龙灯节那一天,亲戚朋友照样登门造访,各家各户照样炸麻蛋、煎豆腐、杀鸡、宰鸭、买肉,备好美味佳肴宴请客人,虽规模会小一些,节日气氛淡一些,但仍起到亲朋好友互相往来、增进感情交流的作用。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