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风俗】仙游移民婚嫁

日期:2013-08-31 20:36 来源:本网
| | |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仙游人民积极响应上级号召,组织了大批劳动者(简称移民)支援清流山区建设,分别定居温郊、余朋、沙芜、嵩口、田源、东华等乡镇的几十个村庄,半个世纪以来,他们同当地人民和睦共处,成为清流人民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勤劳俭朴、重礼节、讲仁义、遵纪守法、本分实在、民风谆厚,至今也仍保留祖籍地的婚嫁习俗。

  那一年金秋,晴空万里,阳光明媚。东华乡供坊村林老汉家娶媳妇办喜事,贵客佳宾,红男绿女,熙熙攘攘前来祝贺,林老汉新盖的四合院房屋,上厅、下厅和左右厅堂洗刷的干干净净,上厅正中圆柱、门窗都贴上大幅“喜喜”字和结婚对联,处处呈现一派喜庆气  氛。大小厅堂都摆满了酒桌,座无虚席。

  正当响午时刻,响起了劈劈叭叭的鞭炮声,帮厨们给每桌端上了第一道菜,全场兴高彩烈、欢声笑语夹起香喷喷的白斩鸭往嘴里送,津津有味地吃起来,盛赞:“这道菜真是香甜可口,好吃。”唯有上厅首席新娘家送嫁的七八位宾客,突然间气呼呼地离席了,一齐往外跑,全场立刻轰动起来,主人着急马上追上去,三请四劝,拉拉扯扯,说不尽的好话,还给陪送新娘的宾客每人塞上一个大红包,再三解释,请求原谅,最后方把他们请回来,这究竟为什么?

  原来他们两家都是仙游移民,按他们的风俗习惯,第一道菜是不能上鸭。因为仙游方言“鸭”与“赶”同音。第一道菜上鸭,表示对新娘家的来宾不满,不受欢迎,不自动离开,就要赶走他们。因此,使新娘家的宾客气呼呼地离席,闹出不愉快的场景。仙游移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了独特有趣的婚嫁习俗。例如:

  找对象:仙游移民的姑娘找对象有句俗话:“只看子弟,不看田地”。意即要看男青年是否为人诚实,勤劳俭朴,不要求有多少田地家产和聘金礼物。男青年择偶也只是要求女方作风正派,勤俭持家即可。双方情投意合,自成佳偶。

  订婚:如果男女青年及双方家长同意,即邀请长辈到女家订婚,互赠订婚礼品,并给邻居亲友分送喜糖。他人就不敢再插手求婚。

  订婚招待酒菜,第一道菜,不能用鸡、鸭(第二道似后的菜才可以用鸡、鸭),仙游方言,“鸡”与“羁”同音,“鸭”与“赶”同音,若第一道菜端上鸡,就会被误为:“对这椿婚事有矛盾,非用武力解决不可”;若端上鸭会被误为“对这椿婚事,没有诚意,想耍花招,不自动离开,就要把你赶走”。搞得不好,婚姻就会告吹。另有一个风俗,就是女方家会给每人煮一碗蛋面招待,如果双方同意缔结婚姻,这碗蛋面才可以吃;如果不同意,这碗蛋面就不能吃,吃了,可要找你的麻烦。

  结婚预知:结婚日期,由男方择定吉日,在结婚前一个月,通知女方做好准备,双方有何要求,都要在结婚前商定。

  接亲:通常在结婚那天上午十时以前,就要把新娘接到男家。过去接亲,新郎、新娘要坐轿,现在改为坐车,去接亲的人数要单数,接回来的人数要凑成双数。女方陪嫁妆套或多或少,不甚强求,双方事前商定。主要三件一定要有:一要陪送一个碗、一双筷子,意即新娘真心实意到男家建立家庭;二要陪送花生、谷种、豆种、葱、蒜等9一13样种子(每种用红纸包装),意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勤奋劳动,繁衍后代;三要陪送一个猪心,给男方全家人分吃,意为和睦团结一条心。

  新娘离开娘家出门上车时,要由新娘女伴撑着男方带来的红伞,护送上车;新娘离开娘家时,娘家立即关上大门,意即财气方不被新娘带走。

  上门:新娘接到男家附近,花炮齐鸣,男方家里人都要回避,(避免上门相冲,家庭不和),这样婚后全家才会和气。等到新娘进房时,男方家人才出来见面,加旺灶火,摆上甜蛋、酒菜招待新娘来宾。然后由一位深受众望的妇孺和新娘女伴陪着新娘,向爹、叔伯、兄嫂等长辈敬酒,一一问候,接受馈赠见面礼(红包),中午,摆开宴席,宴请宾客。

  闹洞房:结婚为当天晚上,由新郎邀请宾客闹洞房做“经文”,开展诵诗、对歌、跳舞、猜谜语、讲故事等助兴活动,热闹非凡。(徐逢宝)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