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口村“祠堂新貌”

日期:2016-12-14 11:26 来源:本网
| | | |

  田口村地处清流县中南部,是田源乡四个行政村之一,全村总面积29.2平方公里。辖7个自然村,10个村民小组,共639户,2332人。 

  田口村始祖仁忠公南宋中期迁田口,迄今900余载,繁衍世系已三十七代。田口黄氏裔孙们为报效肇基祖文光公之恩德,特筑祠祀奉,春秋二祭,祠号光裕堂”。宗祠始建于明正统元年(1436年),占地400余平米,坐西朝东,土木结构,由坪院、门楼、回廊、天井及正厅几部分组成,门楼正中题刻“黄氏宗祠”四个大字,为黄氏宗亲尊宗睦族的重要场所。宗祠背依青山如龙,面对清溪碧野。内设神龛,供奉开基祖文光公和历代昭穆宗亲神像和牌位。门楼石刻浮雕,墀角鲜明,庄重肃穆,气势雄伟。清道光六年大修一次,九十年代后又经历几次翻修,焕然一新 

      田口“祠堂新貌”便是田口村在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大兴文明之风,总结提炼出来的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 

  上世纪90年代田口村利用祠堂大兴“六新风”,即文化新风、科技新风、卫生新风、婚育新风、道德新风与奉献新风,使田口祠堂成为传播文明新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阵地,也成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的“四新品牌(庙会新风、祠堂新貌、农谣新唱、喜事新办)之一。近年来田口村坚持与时俱进,致力改革创新,进一步把田口祠堂新风发扬光大,并融入新的内容与载体,重点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实践,形成“祠堂新貌”——这一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使祠堂成为集英烈纪念堂、文化活动场所、宣传服务阵地、农民俱乐部、百姓课堂与志愿者服务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基地。 

   1、英烈纪念堂土地革命时期,田口由于其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成为整个中央苏区面向永安、延平一线的东南前哨。在历次反围剿战斗中,都成为国民党反动武装重兵围剿的红色据点。所以清流县第一只红色武装田口游击队诞生在田口为纪念英烈的丰功伟绩,我们采用文字、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对村民尤其是年轻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2、文化活动场所在祠堂设立图书室、阅览室、牌艺室、娱乐室等,添置电视、阅览桌、锣鼓等设施和乐器,祠堂各室全天开放,成为村民读书看报、学习书画、自娱自乐的好去处。村里还设立奖学金,1994年以来,对考入高校的学生给予每人500元以上的奖励,并记录在册。 

   3、宣传服务阵地利用祠堂边厢走廊及次厅空间,悬挂各种内容图片,大力宣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倡尊老敬贤、和睦邻里,和衷共济的道德风尚,表彰“好媳妇”,村内老人集体做寿都在祠堂内办理。祠堂内还张贴计生政策、知识挂图。以老年人为主的计划生育志愿者宣传队也以此为活动中心,汇编计划生育“三字经”等琅琅上口的宣传材料,宣讲计生政策法规,使婚育新观念在群众中入心入脑。如今,村里女儿家同样可以登族谱,田口村也由计划生育后进村变为计划生育合格村。 

   4、农民俱乐部:祠堂里办起农民俱乐部,制定年度活动计划,结合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目,开展闹花灯、十番乐、中秋戏曲联唱等活动,在为农民义务演出的同时,弘扬传统文化,倡导文明新风。 

   5、百姓课堂邀请县各行业的专家、学者、道德模范走进祠堂,与村民聊科学、谈体会、说梦想、读人生,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设立村级农函大教学点,动员和鼓励村民入学学习种养专业技术,每月乡村技术人员或邀请市县专家定期到此授课,现场讲解,村民们形成了学用科技、思进思富的浓厚氛围。 

   6、志愿服务站组织志愿者服务队周末、重要节庆日期间,利用祠堂空间,驻村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宣传、用电安全、医疗保健、法律援助、农用科技咨询等志愿服务活动,活跃“祠堂新貌”创建氛围。 

   田口村“祠堂新貌”这一精神文明新载体的持续深入开展,为村民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活动和精神产品,使村民劳动之余不出村就能感受到文化的熏陶,满足了农民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为新农村建设的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