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嵩溪玄武岩

日期:2017-04-11 09:12 来源:本网
| | | |

在清流县嵩溪镇黄沙口行政村的自然村黄泊洋,有片地势中间稍低、四周高低错落的缓坡丘陵,叫洋背岗,不知其村名是否因此地势而得。在底部低洼处,冬天草木凋敝的时候,一个方圆400-500平方米大小的圆形古火山口遗迹便显露出来,火山口周围3-5平方公里范围内广布着火山岩浆喷发后,冷却、风化形成的玄武岩,因其所在区域早就被辟为茶叶种植园,玄武岩常年被绿色所覆盖,罕为人知。直到有一天人们开山采石,它才露出真面目。

我们驱车前行,在距黄泊洋十公里左右的路边,一个已停工的采石场显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近前一看,不能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只见被开挖后的山丘,一块块貌似方正的玄武岩整齐地成柱状节理垂直排列,难以数,可以清晰地看到棱柱的截面大多是长方,宽度一般在5060厘米,长度80厘米1米,极为规则、平整,造型之典型,活脱人工堆砌而成,令人叹为观止。整个裸露的柱状节理宽约50米,高约8因深埋地下部分不可测,实际高度应远不止8米。这些巨石阵,简直就像是一座古城堡滴水不漏的“铜墙铁壁”。其规模、气势恢弘庞大,极为壮观。

那么柱状节理是怎么形成的呢?据地质部门实地考证,在地质年代的第三纪末或第四纪初期,嵩溪一带曾经发生火山喷发,温度高达1200摄氏度的炽热岩浆沿火山口溢出,由于其流动性大,形成片状覆盖于早期形成的土层上,位于火山口内的岩浆,由于其冷凝速度较快,在三度空间温度的影响下,因受张力作用,从边缘开始,岩浆冷却至八百至九百摄氏度时,首先形成收缩凝固圈,进而形成收缩凝固柱,并伴随着这种收缩凝固产生破裂。由于岩浆含有六方柱体的斜长石、橄榄石、角闪石、辉石等矿物质,所以结晶形成与火山通道平行的五、六边形柱状节理,与火山通道垂直的板状节理。这种柱状节理形成后,火山再次出现活动,一部分岩浆沿柱状节理裂隙渗入,由于其温度较低,粘合性较差,一经风化,便发生脱离。

我们拂去开采下来的石头上的黄色浮土,发现石头成灰黑色,表面还有气泡,据说是岩浆冷却时释放内部热量时形成的。玄武岩石质坚硬,密度大,加之多气孔,有隔音、隔热等特点,在建筑、工业、公路建设等领域用途广泛。

笔者在网上搜索发现,黄泊洋洋背岗的玄武岩,与2005630,在广东湛江市徐闻龙塘镇博赊村博赊港龙塘赤坎仔村海安文部村等地发现迄今为止国内规模最大、棱柱单体最为雄伟、最为高大的第四纪玄武岩柱状节理惊人的相似,而且黄泊洋洋背岗的玄武岩柱状节理形状更规则,发育完美。

目前,据说这种垂直柱状节理玄武岩在全国仅有处被发现:云南腾冲、台湾澎湖、吉林伊通、福建漳浦、浙江临海桃渚国家级地质公园和东阳佐村镇大塘光村、广东湛江市徐闻龙塘镇博赊港赤坎仔村海安文部村等地。由此看来,黄泊洋洋背岗的玄武岩在国内也算是为数不多的地质奇观了

清流县人民政府已把嵩溪镇黄泊洋洋背岗的古火山口、玄武岩地质遗迹列入保护范围,并在积极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努力将其开发、打造为清流县一大旅游观光资源。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