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狮岭伏击战
背景资料:
在第四次反“围剿”期间,清流县城失守,县苏维埃政府于1933年3—5月撤往农村。7月,彭德怀、滕代远率东方军入闽作战,并把收复清流、归化、连城等地作为第一阶段作战任务。东方军入闽作战后,收复了清流大片区域,全县苏维埃政权发展到一个县苏、5个区苏、55个乡苏,进入了鼎盛时期。
宁化泉上,在第四次反围剿期间是闽西北一带反动豪绅的避风港,也是宁化通往清流嵩溪、林畲和归化盖洋等地的交通要道。1933年7月,东方军入闽作战时,根据战略部署,首战泉上。泉上有一个周长一里多的大土堡,墙高3丈,厚2丈,为卢兴邦部307团2个营和地主武装400余人所盘踞。在得知红军要围攻泉上土堡后,在清流驻防的卢部309团即前往增援。这一下,红军将士可陷入了两难。迅速打开土堡,再对付援兵?这显然不行,泉上土堡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强行攻打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那么,先对付援敌?但若土堡中的敌人出兵救援,反而会让红军陷入首尾不能兼顾的窘境。经过研究,彭德怀总司令及其他指挥人员确定了“围点打援”的战术,以红五师为主力围攻土堡,进行坑道作业,另以红四师主力进抵宁化清流交界的延祥、石狮岭一线,打击敌人增援部队。石狮岭位于清流嵩溪罗坡岗村境内,与宁化的延祥仅有一山之隔。岭上有一小道南通嵩溪、北连泉上,中间是洼地,两旁是高山,是清流增援泉上的必经之路,也是打伏击的绝佳场所。7月9日晚,红四师师长张锡龙,政委彭雪枫率部队到达石狮岭一带后,发现了这一有利地形,便令部队在此两侧高山上设伏。不出所料,次日上午9时,国民党援兵进入红四师伏击圈。师长张锡龙一声令下,红军立即发起猛攻,顷刻间,石狮岭中枪声四起,山上的木石滚滚齐下,喊杀声震动山谷。敌人猝不及防之下遭遇袭击,一下吓得魂飞魄散。敌旅长、团长都只顾着自己逃命,根本顾不得上组织反击,不过片刻已经溃不成军。师长张锡龙见时机成熟,就下令战士们冲下山谷,与敌人展开白刃战。白刃战是最考验军人意志的战斗方式,卢兴邦的士兵原本已经吓得抱头鼠窜,这一下看到白晃晃的大刀和英勇无比的红军战士,更是吓得腿都软了,一个个跪地求饶、哭爹喊娘。石狮岭伏击战就这样大获全胜。这一场歼灭战,红军共击毙敌旅长张兴隆及部众100余人,俘敌团长卢胜斌及营长1名,连以下官兵300余人,缴获步枪400余支,轻机枪4挺,打响了东方军入闽的首场战斗胜利。
石狮岭伏击战胜利后,几路红军分别乘胜追击占领了归化县城,以及清流东北重镇嵩溪、林畲,西北的岭下、田背,从而切断了清流与泉上的联系,孤立了泉上的敌人,并对清流守敌形成合围态势。盘踞清流的卢兴邦3个团主力闻风而逃,弃城向永安撤退。至此,国民党在清流已无正规部队。7月14日,清流县城再一次回到了人民手中。
本故事资料来源:
《铁流东进耀三明——纪念中央红军东方军入闽作战 80 周年》
《东方军研究》
故事整理:童文杰
(清流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