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田乡革命历史简况
清流是原二十一个中央苏区县之一,是当年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清流县现在所辖的龙津镇、林畲乡、嵩溪镇、里田乡、长校镇等13个乡镇在1930年至1934年间先后全部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党组织和武装组织,开展了深入持久的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运动。
其中,里田乡是清流县最早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地方,是清流县最早由共产党领导发起农民暴动的地方,是中国工农红军进入清流境内取得第一次重大战斗胜利的地方,同时是早期坚持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武装斗争开展游击战时间最长的一个乡,是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在里田这片革命的土地上,朱德、林彪、聂荣臻、罗瑞卿、罗炳辉、肖克等一批我党我军的重要人物都曾留下过光辉的足迹。全国解放后,里田乡里田村被评为老区基点行政村。
一、里田乡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中央红军活动的主要区域。
1930年初,中国工农红军粉碎国民党第二次三省“会剿”,从闽西转战江西。
1930年6月至1931年1月间,罗炳辉曾多次率领红12军进入清流里田、田口、长校一带活动。1931年2月,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后,罗炳辉率红十二军进抵宁化西南部,并分兵直入清流、归化。同年6月,根据红一方面军总前委的部署,红十二军分散在宁化、清流开展工作,
1934年8月底,红一军团(当时军团长林彪、政治委员聂荣臻、参谋长徐彦刚)万余人由小陶、四堡抵福建西南部,驻扎于进出清流、石城、长汀等战略要地的里田、曹坊、滑石等地。里田作为历史悠久的红色区域,为刚刚从永安“小陶战斗”撤下的红军将士提供修整的场所,并充实军资,为红一军团在其后的战斗和转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里田乡是我县最早发动武装暴动和建立区苏维埃政权的区域。
1.里田乡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1930年5月组建成立清流第一支地方红色武装--田口游击队主要活动于清流的田口、里田、灵地一带。1930年9月,里田乡辖内李坊、洋坊、黄竹潭、廖坊、桥头等乡村农民大众举行声势浩大的农民暴动。穷苦农民纷纷拿起梭标、鸟枪等武器汇集到洋坊东岳庙,将土豪罗开水的粮食及其他物资分给穷苦人民,人民欢欣鼓舞。随即组织20余人的赤卫队,李坊组织50余人的游击队拥有步枪20余支。并建立清流县第一个苏维埃政府--李坊乡苏维埃政府,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李光耀。
1931年1月,罗炳辉、谭震林、谭政率红十二军进入清流里田、长校一带,发动群众开展分田分地运动,组织建党建政,相继建立了荷坑、茜坑、下谢、江坊、长校、黄石坑等一批乡苏政权和清流县第一个区苏政权——里田区苏维埃政府。
随着红色区域的扩大,根据中共闽西“一大”起草制定的《苏维埃组织法》以及大会提出的“由下而上建立政权组织”的精神,l931年1月,里田乡成立清流第一区苏维埃临时政权--里田区革命委员会,由罗红德任主席、罗文仔任土地委员。所辖乡苏政府有里田、田头、李坊、廖坊、洋坊、荷坑。1932年4月李坊乡中共党支部成立,书记李光耀、支部委员廖光胡、谢日生,有党员5名。
2.土地革命中里田乡分田运动的开展
1932年初,宁清归中心县委在清流的李坊、荷坑、下谢等地设立分田工作点,成分田委员会,里田乡也同时开展了分田工作。1932年秋,宁清归苏区掀起第二次分田高潮。福建省苏维埃副主席阙继明带领工作团到宁清归指导分田工作。至1932年底,全区已建立红色政权的区乡,90%的农民分得了土地。
3.里田乡是中央红军的重要补给基地和兵员补充基地
里田乡苏作为清流苏区的一部分,群众积极参加红军,提供物资,购买债券。据不完全统计,清流为革命战争提供了粮食30多万公斤、银元6.24万元、货币9.67万元、购买革命战争和革命建设公债6.33万元、布鞋1.64万双。在册烈士有:巫德祥、廖全乡、廖云昌、罗仔华、廖狗麻、罗雨霖、罗敬真、罗根金、曹根木、廖东岳、赖光明、巫仕德、廖箕福、廖箕托、廖求英、邓春苟、罗德义、罗维标。
4、里田乡是最有力响应中央《人民委员会对于植树运动的决议案》的区域。
1933年,里田乡人民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在各空地、荒山开展种植活动。至今,里田乡仍有十多亩当年种植的木梓林。这是对
三、里田乡境内有7处革命遗址、2处红军标语
1.里田锅蒙山战斗遗址
锅蒙山战斗遗址位于福建省清流县里田乡渔沧峡,其主峰与另一座高山相峙而立,山势陡峭,地形险峻,只有南面半山腰处有一条崎岖山道沿着渔沧峡谷逶迤通向山隘,是当时清流通往宁化再转赣南的必经之路。
2.罗炳辉旧居
罗炳辉旧居位于清流县里田乡里田村罗氏家庙。1930年6月至1931年1月间,罗炳辉曾多次率领红12军进入清流里田、田口、长校一带活动,并先后帮助建立起荷坑、下谢、长校、江坊、黄石坑等乡苏维埃政权和里田区苏维埃政权。在此期间,他曾多次入驻里田罗氏家庙,并在此领导开展对敌斗争和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及分田分地工作。1931年2月,红军取得第一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罗炳辉再次率部进入宁化西南部,并分兵直入清流、归化。在清流期间,他继续住在罗氏家庙。罗氏家庙,始建于晚清时期,为单进砖木结构建筑,由上下两厅组成,面阔3间,进深6柱,面积
3.朱德旧居
朱德旧居位于清流县里田乡里田村罗氏祖庙。1930年1月,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闽西苏区的第二次三省“会剿”,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4军从闽西古田出发,分路途经连城、清流、归化、宁化等县。其中朱德于
4、里田红四军第三纵队宿营地
清流里田红四军第三纵队宿营地位于田坪村草坪村民组关圣庙。1930年1月,“古田会议”胜利召开之后不久,为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闽西苏区的第二次三省“会剿”阴谋,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四军四个主力纵队从闽西古田出发,分路途经连城、清流、归化、宁化等县,回师赣南,转战江西。其中朱德于
5、李坊红军桥
里田李坊红军桥位于福建省清流县里田乡李坊村口。1930年9月,清流李坊农民在红军的帮助下联合其他五村群众举行武装暴动,随后建立起清流第一个地方苏维埃政权──李坊乡苏维埃政府。嗣后,红十二军、红军独立第7师等部多次在李坊一带活动。当红军知道李坊农民常为村边李坊河水泛滥所困时,全体将士齐心协力在村口修建了一座石墩木桥。村民将此桥命名为“红军桥”,以纪念军民鱼水情深。
6、李坊农民暴动旧址
里田李坊农民暴动旧址位于福建省清流县里田乡洋庄村洋坊村民组,进洋坊村路口。俗称“东岳庙”。东岳庙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由该村杨、吕、赖、陈四姓共同出资兴建,主要用于祭祀东岳大帝黄飞虎,也是四姓族人商讨事务和制定乡规民约之所,至今已历400多年。
7、李坊乡苏维埃政府旧址(遗迹)
里田李坊乡苏维埃政府旧址(遗迹)位于里田乡李坊村。
里田乡境内的2处红军标语
1、其中一处标语位于福建省清流县里田乡李坊村主村一民宅。该房屋为土木结构。
2、另一处标语位于福建省清流县里田乡深渡行政村河背组桂树生家。该建筑为单进式土木结构的2层瓦房,中为正厅,左右厢房各5间,占地面积186平方,建筑面积284平方米,建于清朝末期。标语共六条。其中一楼正厅右侧三条,二楼右侧走廊外墙三幅。
里田人民为中国革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红军长征后,里田农民群众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迫害,仅李坊村被烧毁房屋l5幢、抢去粮食千余担、耕牛60头,有5户人家全部财产被没收,抢去幼童2名,受尽折磨的李坊农民只好用人代替牛犁田,凡全村成年妇女没有不被奸污的,并逼令红军家属之妻改嫁或转卖,手段极为残暴。但英勇的里田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始终坚持革命,为夺取人民战争的胜利立下不朽功勋。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