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案例】援疆医生李水生:帮助他人 实现自我
“有40天吃住在医院的难忘,有疑似阳性标本复检结果阴性的释然,有实验中同事坐在椅子上靠墙睡着的心疼,有出舱后接过同事泡好的一杯热茶的幸福,有与少数民族同事团结抗疫的真情,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快慰,有把个人经历融入国家战略的自豪。”在西藏执行援外任务的李水生谈及过往的经历,感慨道:“一年半的援疆虽然有艰辛,但更多的是收获。”
李水生是清流县总医院主管检验技师,2020年4月9日,他被派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开始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玛纳斯县中医院受上级部门指定组建新冠病毒核酸检测(PCR)实验室。时间紧任务重,作为主要负责人,李水生面临着人手、经验不足等多重考验。
2020年7月16日,玛纳斯县PCR实验室顺利通过验收,与此同时乌鲁木齐市疫情暴发,刚松一口气的李水生迎来更大的压力。玛纳斯县距离乌鲁木齐市仅一个小时车程,人员流动频繁,近期到过乌鲁木齐市的人较多,核酸检测样本骤增,当天晚上8时,实验室便紧急接收了168份待检测的标本。
“一刻都不能耽搁,我们多检测一份样本,玛纳斯县的人民就多一分安全。”作为援疆医生,李水生被任命为玛纳斯县中医医院检验科主任。他紧急召开会议,制定检测方案,连续奋战8小时,直到第二天早晨5时才把送检的标本检测完。
第一批检测任务结束不到4小时,实验室又接收了近1000份的待检测标本。李水生顾不上休息再次投入紧张的检验工作。长时间戴口罩、护目镜,耳朵被勒出红痕,不断渗出的汗水,耳后渐渐化脓,李水生顾不上刀割一样的疼痛,简单清理伤口后,又重新进入检验室,一待便是12个小时。
标本多,人员少。如何提高检测效率?李水生向玛纳斯县卫健委领导提出建议:学习武汉等地区核酸检测先进经验,变“单采单检”为“单采混检”。
“真正进入实验室检测的时间仅占4小时,但找标本、编号,就得花去8个小时。”为进一步优化检测流程,李水生再次提出建议:安装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同时,专门安排医院精干医务人员,在标本制备区的缓冲间提前对标本进行编号,减少在制备间内的编号时间,从而进一步提高检验室检测效率。
李水生和他的团队吃住在医院,甚至连续工作24小时,一周时间完成了新冠病毒检测标本近10000份,为玛纳斯人民健康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火墙。
临近中秋佳节,李水生因工作原因再次无法和家人团聚。“最愧疚的是我的老婆,家里的两个孩子都留给她一人照顾,真的很辛苦,经常半夜还在洗衣服。”谈及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生活,李水生感叹道。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虽有遗憾,但能圆满完成国家和组织交予的任务使命,帮助更多的人,从而实现自身价值,那么一切都将变得更有意义。”在援疆期间,李水生先后获得2020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先进个人、玛纳斯县“担当作为我先行”活动先进个人、福建省援疆指挥部三明分指挥部先进个人等荣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