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案例】两年电诈“零发案” 田源派出所解构定势思维守护百姓“钱袋子”

日期:2023-07-21 15:53 来源:清流县田源乡
| | | |
  连续两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零发案”,三个月内劝返清零滞留缅北窝点人员,断卡行动整治初见成效,近年来,清流县公安局田源派出所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各级反诈联席办的工作要求,联合党委政府各部门,解构定势思维,深入辖区开展反诈工作,初步实现了“田源人不被骗、田源人不骗人、田源卡不涉骗”的工作目标。
  破除思维藩篱解构被骗心理
  “我在单位上班的,经常看反诈宣传,我认为我绝对不会被骗”。最初,田源派出所在乡政府、学校、卫生院等相关部门开展常规宣传时,常听到个别工作人员会说这样的话。如何打破这些工作人员的思想藩篱,并让他们在精准宣防中发挥作用?田源派出所所长曾斌利用全乡干部大会契机,集合乡干部及村两委成员,利用公职人员被骗的相关案例,详细讲解了诈骗各种套路,真正做到防骗手段入脑入心,使辖区各级群防群治力量在入村宣传时真正做到精准到位。
  “你不妨想想,这个白富美为什么千里迢迢看上你?她看上的是你的什么?”。2022年的一天,辖区一位企业管理人员反映称,自己在网上结交了一名“白富美”,对方以投资的名义要求该员工打钱,田源派出所民警陈新斌迅速到场见面劝阻,但这名员工依然对“白富美”深信不疑。“你不妨想想,这个白富美为什么千里迢迢看上你?她看上的是你的什么?”,民警陈新斌振聋发聩振的一句话,让该员工如梦初醒,紧接着,民警又拿出“抓获的白富美就是糙汉子”的各种案例,该员工这才相信坚定地删除了对方的联系方式,并保证再也不会在网络上虚拟交友......2021年以来,田源派出所共收到反诈中心及群防群治力量报送的反诈预警320条,全部见面劝阻成功,及时保住了群众的“钱袋子”。
  

破除就业藩篱解构求财心理 

  2021年以来,田源派出所共收到上级下发的滞留缅北窝点人员线索2条,经过对辖区实有人口的详细清查,发现辖区还存在滞留人员3人。由于劝返工作刚开始,宣传资料不多,加之疫情因素,该5人回国意向不明显。所长曾斌将网络平台有关缅北各类社会动荡的信息和缅北园区真实的情况及时推送给该5人,在党委政府及其亲属的极力支持下,经过3个月时间的努力,5名滞留缅北窝点人员全部回国。“多亏所长的及时提醒,要不然我也会和隔壁店铺一样,被当成猪仔卖了”,提到在缅甸工作的经历,归国人员黄某仍心有余悸。 

  2023年2月以来,由于国内疫情政策的放开,田源乡有少部分年轻人在他人的怂恿下打算到东南亚等国务工,经商。2023年3月,田源村居民邱某购买机票准备从广州机场到柬埔寨从事经商考察。得知情况后,田源派出所立即与邱某及其家人取得联系,得知邱某家人反对邱某出国经商考察,所长曾斌当即决定对其出国事由不予放行。次日,邱某回到田源乡,民警立即对其开展反诈宣传。得知邱某有车工特长但工作还没着落,派出所与乡政府为其在清流县某企业找了一份技术工,让邱某以底薪4500元欣然入职,为其解决了后顾之忧,打通了拦截工作“最后一公里”。 

  破除认知藩篱解构犯罪心理 

  2022年“断卡”行动以来,田源涉案银行卡犯罪高发不下,连续多人被采取刑事措施,涉“两卡”犯罪率高达万分之十二。在对犯罪嫌疑人的讯问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犯罪嫌疑人对自身的犯罪行为认知不足。对此,田源派出所召开会议,深入分析研究犯罪心理,提出对应的措施,经向田源乡党委申请,将所长曾斌由原来的挂包村更换为“两卡”犯罪突出的某村。在入村进行案例宣传的同时,田源派出所依托群防群治力量向村民提出:“你是否有长期没用的银行卡、手机卡,如果有,请注销”,“你是否向他人出借银行卡、手机卡,如果有,请注销”,“是否有人向你租借银行卡、手机卡,如果有,请报警,”“是否有人借你银行卡转账,如果有,请报警”。2023年以来,由于诈骗犯罪的多样性,田源派出所主动将“两卡”延伸到收款码、微信号、QQ号、抖音、快手、淘宝等各类网络账号,并利用群防群治力量将各类案例和法律依据及时宣传到辖区每一名村民,在精准有力的宣传预防下,2023年截至目前,田源辖区无涉“两卡”犯罪发生。 

  反诈工作,任重而道远,田源派出所将继续开拓思路,穷尽办法,坚决守好百姓“钱袋子”,守卫田源无诈净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