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案例】灵地镇邓万坤:用诚信推动乡村发展
邓家村地处清流县南部,距灵地镇区约7公里,林业资源丰富、文化底蕴较深,为传统的烤烟种植村。2021年换届以来,村党支部以建设“幸福邓家”为新目标,夯基础、补短板、促发展,逐步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转变,2022年度村级绩效考评位列全镇第二,先后获评全省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示范村等荣誉。
多措并举,强化能力素质
针对村干部青黄不接、能力素质不高等问题,通过抓“头雁”领航能力、抓“群雁”破题能力、抓“雏雁”干事能力,推动“头雁领飞、雁阵齐飞”。一是抓“头雁”领航能力。落实“导师帮带制”,压紧压实县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包村组“传帮带”责任,明确帮带任务清单,制定帮带工作计划,帮助厘清发展思路,完善村级制度12项,推动村党支部书记参加集中轮训、专题培训、外出观摩和擂台比武等15场次,开拓视野、取长补短,不断提升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能力。二是抓“群雁”破题能力。围绕专业技术、能力特长、性格特点等方面,合理调整村干部分工,落实“早碰头、晚总结”工作机制,通过手把手帮教、面对面指导,推动2名村干部参加学历提升教育,共同破解党的建设、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等工作难题9个,逐步让村干部在发展中得民心、树威信、提能力。三是抓“雏雁”干事能力。坚持“好中选优”原则,通过座谈交流、面试考察等方式选拔村级后备干部7名,落实“师带徒”制度,把参与“雏雁竞飞”活动、技能培训、跟岗锻炼等贯穿于后备干部成长各个环节,落实谈心谈话、季度考核等管理措施,全面掌握工作动态。2021年以来,2名后备干部成功当选村“两委”干部,1名后备干部进入县“双百工程”村级后备干部库。
一网统管,提升治理水平
注重党建引领,聚焦构建治理体系、深化网格管理、创新服务机制等重点工作,全面提升乡村治理质效。一是构建治理体系。坚持以党建引领“三治”,党支部牵头完善“四议两公开”、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等制度,打造基层普法、信访维稳、多元调解为一体的矛盾纠纷联调联动工作矩阵,凝聚党员、乡贤、村民等主体共识,开展文明志愿服务、政策理论宣传、“最美庭院”评选等活动20余次,累计化解矛盾纠纷13起,逐步形成“一核多元”治理体系。二是深化网格管理。以“一网统管”为切入点,建立健全“村党支部—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的组织体系,划分设置5个网格责任片区,落实网格内党的建设、日常治安巡防、矛盾隐患排查、困难人群服务和意见建议收集等工作,目前已完成2次全覆盖走访,解决问题17个,切实做到“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三是创新服务机制。将党员作用发挥同村级各项工作有机结合,扎实开展“党员先锋工程”,推动38名党员认领先锋岗位,7名党员联系群众16户。以“党群服务日”为载体,引导党员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6个,进一步提升党员联系服务群众质量和乡村治理精细化水平,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因地制宜,打造宜居乡村
围绕“办什么”“谁来办”“办得好”,完善需求、项目、服务“三张清单”,通过优化人居环境、补齐发展短板、完善整体布局等方式,推动乡村建设品质整体提升。一是优化人居环境。探索“党建+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动镇村干部、党员、网格员三级联动,深化“近邻恳谈会”制度,村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等走村入户收集社情民意,建立人居环境整治需求清单,针对性制定《邓家村人居环境整治积分制工作方案》,评选党员示范户5户,营造“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补齐发展短板。紧盯村庄发展难题,向上争取250万元资金,保障污水管网建设及东背机耕路硬化等17个民生项目稳步推进。同时,筹措资金将闲置的原邓家乡老政府建设成长者食堂,对旧农贸市场闲置空间进行升级改造,预计每年将为村集体增收2万元,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三是完善整体布局。聚焦完善村党群服务中心党群活动、为民服务等功能,按照“四个统一”标准,合理规划服务窗口、图书阅览室等空间布局,完善低保申请审批、危房改造等办事流程,谋划建设一批休闲设施和景观节点,对幸福院、足球场等活动场所进行修复提升,同步开展文昌宫周边环境整治,形成“一站式”公共服务空间,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