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政文〔2019〕10号清流县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定稿)

日期:2019-02-22 11:02 来源:清流环保局
| | | |

 

 

 

 

清政文〔2019〕10号

 

 

清流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清流县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现将《清流县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印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清流县人民政府

                               2019年222

 

(此件主动公开)

清流县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

实施方案

 

打赢蓝天保卫战,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中之重,事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事关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为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蓝天幸福感,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8〕22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福建省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闽政〔2018〕25 号)、《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以及《三明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三明市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明政〔2018〕24 号)精神,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国、全省、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要求,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全民共治、源头防治、标本兼治,对标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要求,对标更高空气质量标准,坚持臭氧和PM2.5协同控制,持续开展大气污染防治行动,综合运用经济、法律、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统筹兼顾、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二)目标指标。经过3年努力,持续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协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一步提升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

2020年,全县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保持优良水平,力争全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9%以上;6项污染物指标均达标,PM10PM2.5、臭氧浓度浓度保持现有水平,全县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略有下降,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总量较2015年下降10%以上。

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绿色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完成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工作,明确禁止和限制发展的行业、生产工艺和产业目录。严格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行业准入条件。积极推行区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应满足区域、规划环评要求。(生态环境局牵头,发改局、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参与,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各乡(镇)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加大区域产业布局调整力度。按照清流县功能分区以及城市规划调整,推进现有化工等大气重点防控企业优化重组、升级改造,实现装备升级、产品提档、节能环保上新水平。控制新增化工园区,加大现有化工园区整治力度。(工信局、发改局、生态环境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严控“两高”行业产能。严格控制新增铸造和水泥等产能;严格执行水泥等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工信局、发改局牵头,市监局、生态环境局等参与)

(五)强化“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全面开展“散乱污”企业及集群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根据产业政策、产业布局规划,以及土地、环保、质量、安全、能耗等要求,按照“先停后治”的原则,实施分类处置,力争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列入关停取缔类的,基本做到“两断三清”(切断工业用水、用电,清除原料、产品、生产设备);列入整合搬迁类的,按照产业发展规模化、现代化的原则,搬迁至工业园区并实施升级改造;列入升级改造类的,树立行业标杆,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全面提升污染治理水平。建立“散乱污”企业动态管理机制,坚决杜绝“散乱污”企业项目建设和已取缔的“散乱污”企业异地转移、死灰复燃。(生态环境局、工信局牵头,发改局、市监局、自然资源局等参与)

(六)深化工业污染治理。持续推进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2020年底前,完成排污许可管理名录规定的行业许可证核发;未依法取得排污许可证、未按证排污的,依法依规从严处罚。落实原环保部《关于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的通知》(环环监〔2016〕172号)及省、市实施方案,全面排查超标排放、偷排偷放、数据造假等环境违法行为,加大超标处罚和联合惩戒力度,督促企业及时整改,彻底解决问题,对问题严重、达标无望的,由县政府依法责令关闭;选取产排污量大、已制定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或发放排污许可证的行业优先重点实施,通过重点带动一般,力争到2019年底,各类工业污染源持续保持达标排放,环境治理体系更加健全,环境守法成为常态。组织对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内以及高速公路、国道、铁路两侧可视范围开展“消灭黑烟囱”清查整治。(生态环境局牵头)

推进重点行业污染治理升级改造。重点推进德兴源化工有限公司热风炉烟尘脱硫措施、南方金圆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窑尾静电除尘改电袋复合除尘、高宝矿业有限公司硫酸生产线尾气脱硫回收治理技术改造、东莹化工和永福化工回转窑尾气脱硫脱硝深度治理、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窑头电除尘高频电源改造,提高除尘效率降低排放浓度等治理项目的升级改造。(生态环境局牵头,工信局、市监局参与)

(七)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壮大绿色产业规模,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培育新动能。支持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加快掌握重大关键核心技术积极推行节能环保整体解决方案,加快发展合同能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新业态。(发改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高效能源体系

(八)优化能源结构。积极稳妥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优化太阳能开发布局,不断提高清洁能源比重,优化能源结构;大力推进工业园区集中供热,促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纳力度。到2020年清洁能源比重达到省、市下达的任务。(发改局、工信局、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加快城区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天然气价格机制,在工业燃料和民用领域进一步扩展天然气产业链,逐步将天然气培育成为我县现代清洁能源的主体之一,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在我县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重点推进德兴源化工有限公司水玻璃生产线煤改气项目。(工信局、住建局牵头,生态环境局、财政局等参与)

(十)推进电能替代。以交通、工业、农业、建筑、餐饮、旅游等领域为重点,加快推进电能替代工作。至2020年,促进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达到省、市下达的指标内。除工艺需求外,淘汰分散型工业燃煤燃油炉窑;电制茶、电烤烟全县覆盖率达90%以上;按照省、市下发的任务完成固定充电桩及移动储能充电设施建设,以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要求。(工信局、发改局、电公司牵头,生态环境局、住建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等参与)

(十一)深化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开展燃煤锅炉综合整治。加大燃煤小锅炉淘汰力度城区建成区基本淘汰每小时10蒸吨及以下燃煤锅炉及茶水炉、经营性炉灶、储粮烘干设备等燃煤设施,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35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其他地区原则上不再新建每小时10蒸吨以下的燃煤锅炉。推进每小时65蒸吨及以上燃煤锅炉节能和超低排放改造,鼓励燃气锅炉实施低氮改造城区建成区生物质锅炉实施超低排放改造。完成闽山化工有限公司燃煤锅炉提升改造为生物质锅炉。(生态环境局、市监局牵头,发改局、住建局、工信局等参与)

(十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继续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单位产品能耗标准等约束。突出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实施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重点工程,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因地制宜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大绿色建筑推广力度。进一步健全能源计量体系,持续推进供热计量改革,推进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开展农村住房节能改造。(发改局、住建局、工信局、市监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加强禁燃区建设和管理。根据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改善需要逐步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将城区建成区及城区近郊划定为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并根据能源消费结构、经济承受能力等实施分类管理,加强对禁燃区内销售、燃用高污染燃料行为的监管,将禁燃区监管纳入环境监管网格,严肃查处违反禁燃区管理要求的行为。(生态环境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参与)

四、积极调整运输结构,发展绿色交通体系

(十四)优化调整货物运输方式。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进物流园区建设,加快推广集装箱多式联运。建设城区绿色物流体系,支持利用城区现有物流货场转型升级为城区配送中心。积极引导物流企业向集中区聚集,形成交通运输物流产业集群。到 2020年,配合省上在福银高速、长深高速、泉南高速等主干线高速公路沿线和具备货运功能的干线铁路建设货运枢纽及其配套的物流集中区,努力打造多式联运示范基地,力争实现我县有综合货运枢纽。(交通运输局、发改局牵头)

(十五)加快车船结构升级。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加快推进城区建成区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环卫、邮政、出租、通勤、轻型物流配送车辆使用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汽车,鼓励使用纯电动汽车。在产业园、工业园等物流集散地建设集中式充电桩和快速充电桩为承担物流配送的新能源车辆在城区通行提供便利。2020年,全县城区公交更新为新能源汽车和清洁能源汽车,适宜应用新能源汽车的公路客运车实现电动化率达到50%,城区出租车电动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时租赁车辆实现电动化,环卫和物流等城区专用车实现电动化率达到50%,全县推广新能源汽车数量占全县新增及更新的汽车总量比例不低于5%。推进船舶更新升级。推广使用电、天然气等新能源或清洁能源船舶。(工信局、交通运输局、发改局牵头,财政局、城管局等参与)

大力淘汰老旧车辆。采取经济补偿、限制使用、严格超标排放监管等方式,大力推进国三及以下排放标准营运柴油货车提前淘汰更新,有序推进采用稀薄燃烧技术和“油改气”的老旧燃气车辆淘汰。制定营运柴油货车和燃气车辆提前淘汰更新目标及实施计划。推广使用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燃气车辆。(交通运输局、生态环境局牵头,工信局、公安局、财政局等参与)

(十六)加快油品质量升级。2019年1月1日起,全县全面供应符合国六标准的车用汽柴油,停止销售低于国六标准的汽柴油,实现车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轨”。 工信局牵头,市监局、发改局、生态环境局等参与)

(十七)强化移动源污染防治。严厉打击新生产销售机动车环保不达标违法行为。严格新车环保装置检验,在新车销售、检验、登记等场所开展环保装置抽查,保证新车环保装置生产一致性。配合构建全省机动车超标排放信息数据库,追溯超标排放机动车生产和进口企业、注册登记地、排放检验机构、维修单位、运输企业等,实现全链条监管。推进老旧柴油车深度治理,具备条件的安装污染控制装置、配备实时排放监控终端,并与环保等有关部门联网,协同控制颗粒物和氮氧化物排放,稳定达标的可免于上线排放检验。加强上路行驶机动车的监管,积极开展路检路查、停放地抽测,严厉打击柴油货车等各类机动车超标排放行为。(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牵头,公安局、工信局、市监局等参与)

加强非道路移动机械和船舶污染防治。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摸底调查,划定非道路移动机械低排放控制区,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动机械,2020年底前完成摸底调查和划定等工作。推进排放不达标工程机械清洁化改造和淘汰。推动内河船舶改造,加强颗粒物排放控制,开展减少氮氧化物排放试点工作。(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牵头)

五、优化调整用地结构,推进面源污染治理

(十八)加强绿色规划引领。根据城区地形、气候特点和产业布局,加强对城区通风廊道的研究,在城区规划、城区基础设施新建和改造项目规划、设计、审批时,充分考虑气候变化中长期影响,避免在城区通风廊道密集建设高层建筑群,减轻城区“热岛效应”,增强城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能力,促进城区空气质量的改善。(自然资源局牵头,住建局、气象局等参与)

(十九)推进国土绿化和森林质量提升。要充分挖掘造林潜力,科学拓展造林绿化空间,确保各类迹地得到及时更新。按照“补短板、强基础”的要求,突出抓好以生物防火林带、森林景观带和林分修复为主建设,巩固提升我县生态优势。(林业局牵头,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参与)

(二十)加强扬尘综合治理。严格施工扬尘监管。稳步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应用预制部品部件。加强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定期组织开展现场抽查督导。将施工工地扬尘污染防治纳入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文明施工管理范畴,建立扬尘控制责任制度,扬尘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城区建成区建筑施工工地要做到工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推进建筑工地安装扬尘在线监测和视频监控设备,并与有关主管部门联网将是否安装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列入县级标准化优良项目“一票否决”项。将扬尘管理工作不到位的不良信息纳入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情节严重的,列入建筑市场主体“黑名单”加强道路扬尘综合整治。大力推进道路清扫保洁机械化作业,提高道路机械化清扫率,2020年底前,达到60%以上;加强渣土运输车辆管理,渣土运输车辆必须全部安装密闭装置,加装卫星定位系统,确保车辆按照规定时间和路线行驶,严厉打击违规运输、违法倾倒行为。(住建局、城管局牵头,生态环境局等参与)

(二十一)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新建露天矿山必须符合《福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要求,限制开采区内禁止新设露天开采小型以下金属矿采矿权和中型以下非金属矿采矿权;铁路、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线性工程安全距离至一重山范围内及城镇周围一重山范围内,禁止露天开采矿产资源。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全面完成露天开采矿山摸底排查。在采露天矿山,应按照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土地复垦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土保持方案、植被恢复方案等要求加强修复绿化,减尘抑尘;对违反资源环境法律法规、规划,污染环境、破坏生态、乱采滥挖的露天矿山,依法予以关闭;对污染治理不规范的露天矿山,依法责令停产整治,整治完成并经相关部门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生产,对拒不停产或擅自恢复生产的依法强制关闭。对责任主体灭失的废弃露天矿山,要按照“以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原则,对人口集中区可视范围内视觉污染及水土流失严重、且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废弃矿山,以人工修复为主,对其他部位的废弃矿山,加强修复绿化、减尘抑尘。加强矸石山治理。(自然资源局牵头,生态环境局、水利局、林业局、应急管理局等参与)

(二十二)加强秸秆综合利用和氨氮排放控制。通过强化政策引导、推动循环利用、推广适用机具、延伸产业链条、推广成熟模式等措施,推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2020年底前,全县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加强执法监管,全面禁止秸秆焚烧,开展秸秆焚烧的日常执法检查,督促乡(镇)人民政府和村级履行属地监管责任和网格化监管职责,及时制止并依法查处焚烧秸秆行为。(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控制农业源氨的排放。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增加有机肥使用量,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优化施肥结构,改进施肥技术,不断提高化肥利用率。2020年,全县化肥、农药使用量均比2016年减少10%。强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改善养殖场通风环境,提高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减少氨挥发排放。(农业农村局、生态环境局牵头)

六、实施重大专项行动,大幅降低污染排放

(二十三)强化挥发性有机物(VOCs)整治。全面落实工信部、财政部《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工信部联节〔2016〕217号),鼓励重点行业企业开展生产工艺和设备水性化改造,加大水性涂料、粉末涂料等绿色、低挥发性涂料产品使用,加快涂料水性化进程,从生产源头减少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有条件的家具制造等工业集聚区建设集中喷涂工程中心,配备高效治污设施,替代企业独立喷涂工序(工信局、财政局牵头)

认真落实《三明市臭氧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实施工业涂装、印刷等重点行业地方VOCs排放标准,制定年度VOCs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深入推进化工、工业涂装、包装印刷等重点行业VOCs治理工程,全县每年实施一批VOCs精准治污减排重点工程;重点推进东莹化工有限公司VOCs治理,关停锦兴木业有限公司城东村雷公铺生产线,完成优佳美实木家具有限公司和腾艺家具制造公司喷漆尾气治理任务。严格限制建设生产和使用高VOCs含量的溶剂涂料、油墨、胶黏剂等项目,加大餐饮油烟治理力度。开展典型行业VOCs最佳可行技术案例筛选,设立治理示范项目,推广适用控制技术。开展VOCs整治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对治理效果差、技术服务能力弱、运营管理水平低的治理单位,公布名单,实行联合惩戒。2020年,全县VOCs排放总量较2015年下降10%以上。(生态环境局牵头,工信局、市监局、城管局等参与)

(二十四)打好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柴油货车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方案,统筹油、路、车治理,实施清洁柴油车(机)、清洁运输和清洁油品行动,确保柴油货车污染排放总量明显下降。加强柴油货车生产销售、注册使用、检验、维修等环节的监督管理,实施在用汽车排放检测与强制维护制度。开展多部门联合执法专项行动。(交通运输局、生态环境局、财政局、市监局牵头,工信局、公安局、发改局等参与)

(二十五)开展工业炉窑治理专项行动。制定实施工业炉窑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各类工业炉窑管理清单。加大不达标工业炉窑淘汰力度,加快淘汰中小型煤气发生炉。鼓励工业炉窑使用电、天然气等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局牵头,发改局、工信局等参与)

七、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有效应对污染天气

(二十六)建立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借鉴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的经验做法,结合闽西南经济协作区建设,配合建立完善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机制,明确控制目标和重点防控措施,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测、统一防治”的原则,开展常态联合防治和污染天气区域应急联动,推动区域空气质量整体提升。(生态环境局牵头,发改局、工信局、公安局、城管局、气象局等参与)

(二十七)加强轻污染天气应对。健全环保、气象联合会商研判机制,加强区域大气污染形势的分析研判,进一步提升污染天气预测预报能力。健全轻微污染天气应对机制,打通从监测预警、会商研判、污染管控、督查落实到评估提升的各个环节,实现快速响应、无缝衔接、有效应对,提高空气质量优良率。当预测到区域将出现大范围污染天气时,统一发布预警信息,按级别启动应急响应措施,实施区域应急联动。(生态环境局牵头,气象局、工信局、公安局、城管局等参与)

(二十八)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科学制定和落实减排措施。根据冬春季颗粒物和夏秋季臭氧污染的特点,针对不同时段、不同污染因子、不同气象条件,结合产业结构布局和地形特征,完善轻微污染天气应对预案细化应急减排措施,落实到企业各工艺环节,实施“一厂一策”清单化管理。污染天气强化臭氧污染天气应对,开展VOCs、NOx协调减排,原则上削减VOCs:NOx比例大于1:1,臭氧污染天气二级响应时VOCs、NOx排放总量分别削减5%、5%以上,臭氧污染天气一级响应时VOCs、NOx排放总量分别削减10%、10%以上。(生态环境局牵头)

八、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二十九)完善法规标准体系。配合制定三明市大气污染防治相关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在污染排放大的行业推动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生态环境局牵头,发改局、工信局、市监局等参与)

(三十)拓宽投融资渠道。财政支出要向蓝天保卫战倾斜。支持依法合规开展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建设。鼓励开展合同环境服务,推广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鼓励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在业务范围内,对大气污染防治和产业升级等领域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将“煤改电”超出核价投资的配套电网投资纳入下一轮输配电价核价周期,核算准许成本。(财政局、发改局牵头,生态环境局、金融办等参与)

(三十一)加大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实施差别化的政策引导。县直有关部门要利用现有资金渠道,对改善空气质量等给予正向激励,调动全县治理大气污染积极性。健全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强化“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联动机制。全面清理取消对高耗能行业的优待类电价以及其他各种不合理价格优惠政策。建立高污染、高耗能、低产出企业执行差别化电价、水价政策的动态调整机制,对限制类、淘汰类企业大幅提高电价,支持进一步提高加价幅度。制定“散乱污”企业综合治理激励政策。进一步完善货运价格市场化运行机制,科学规范两端费用。支持车船和作业机械使用清洁能源。完善对有机肥生产销售运输等环节的支持政策。支持秸秆等生物质资源消纳处置。(财政局、发改局牵头,工信局、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农业农村局等参与)

加大税收政策支持力度。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税法,进一步调整优化环境保护税适用税额,落实购置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抵免优惠政策。跟踪落实对从事污染防治的第三方企业给予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企业从事污染防治、“散乱污”综合治理,符合条件并经认定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享受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落实促进物流业降本减负的增值税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继续落实并完善对节能、新能源车船减免车船税的政策。(财政局、税务局牵头,交通局、生态环境局、工信局等参与)

九、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严格环境执法督察

(三十二)完善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加快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加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络建设,优化调整扩展空气质量监测站点。(生态环境局牵头)

强化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建设。排气口高度超过45米的高架源,以及化工、包装印刷、工业涂装等VOCs排放重点源,纳入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督促企业安装烟气排放自动监控设施2020年底前基本完成。(生态环境局牵头)

2019年底前,配合省上建成与国家联网的遥感监测系统平台。推进工程机械安装实时定位和排放监控装置,建设排放监控平台。(生态环境局牵头,公安局、交通运输局等参与)

强化监测质量控制。加强对环境监测和运维机构的监管,建立质控考核与实验室比对、第三方质控、信誉评级等机制,健全环境监测量值传递溯源体系,加强环境监测相关标准物质研制,建立“谁出数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责任追溯制度。开展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严厉惩处环境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行为。对不当干预环境监测行为的,监测机构运行维护不到位及篡改、伪造、干扰监测数据的,排污单位弄虚作假的,依规依纪依法从严处罚,追究责任。(生态环境局牵头)

(三十三)强化科技基础支撑。组织开展颗粒物源解析以及配合市完成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编制工作,摸清污染物排放情况,形成污染动态溯源的基础能力。(工信局、生态环境局牵头,气象局等参与)

(三十四)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持续保持严管重罚的态势。持续组织开展“清水蓝天”等环保专项执法行动,保持打击污染大气环境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坚持铁腕治污,综合运用按日连续处罚、查封扣押、限产停产、移送拘留等手段依法从严处罚环境违法行为,强化排污者责任。加强环境执法能力建设。创新环境监管方式,推广“双随机、一公开”等监管。严格环境执法检查,加强工业炉窑排放、工业无组织排放、VOCs污染治理等环境执法,严厉打击“散乱污”企业。加强生态环境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生态环境局牵头,公安局等参与)

严格机动车排放监管。严厉打击生产销售排放不合格机动车和违反信息公开要求的行为,落实车辆产品公告、油耗公告和强制性产品认证相关政策要求。开展在用车超标排放联合执法,建立完善环境部门检测、公安交管部门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监督维修的联合监管机制。严厉打击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尾气检测弄虚作假、屏蔽和修改车辆环保监控参数等违法行为。(生态环境局、公安局、交通运输局、工信局牵头,市监局等参与)

加强对油品制售企业的质量监督管理,严厉打击生产、销售、使用不合格油品和车用尿素行为,禁止以化工原料名义出售调和油组分,禁止以化工原料勾兑调和油,严禁运输企业储存使用非标油,坚决取缔黑加油站点。(市监局、公安局牵头,工信局、发改局等参与)

十、明确落实各方责任,构建全民共治格局

(三十五)加强组织领导。有关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方案要求,按照管发展的管环保、管生产的管环保、管行业的管环保原则,进一步细化分工任务,制定配套政策措施,落实“一岗双责”。有关部门的落实情况,纳入县政府督查和相关专项督查,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强化表扬激励,对庸政懒政怠政的严肃追责问责。要把打赢蓝天保卫战放在重要位置,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科学安排指标进度,防止脱离实际层层加码,要确保各项工作有力有序完成。完善有关部门的责任清单,健全责任体系。建立完善“网格长”制度,压实各方责任,层层抓落实。生态环境要加强统筹协调,定期调度,及时向县政府报告。(生态环境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参与)

(三十六)严格考核问责。将打赢蓝天保卫战作为党政领导生态环保目标责任制以及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做好考核结果应用。(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部等参与)

(三十七)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加强环境空气质量信息公开。充分运用政府门户网站及媒体等平台,加强大气环境信息公开,定期公布环境空气质量情况。及时主动公开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项目信息,公开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清单,及时发布重污染天气预警提示信息。建立健全环保信息强制性公开制度。重点排污单位应及时公布自行监测和污染排放数据、污染治理措施、污染天气应对、环保违法处罚及整改等信息。已核发排污许可证的企业应按要求及时公布执行报告。(生态环境局牵头)

(三十八)构建全民行动格局。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倡导全社会“同呼吸共奋斗”,动员社会各方力量,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打赢蓝天保卫战。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树立绿色消费理念,积极推进绿色采购普及大气污染防治科学知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内容;强化企业治污主体责任,国有企业要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公众通过多种渠道举报环境违法行为。建立宣传引导协调机制,发布权威信息,及时回应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定期曝光突出大气环境问题,报道整改进展情况;积极推进环保设施向公众开放,让公众更加直观地了解生态环境保护设施运行情况,提升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监督引导作用,积极宣传大气环境管理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工作动态和经验做法等,形成“环境治理、人人有责”的良好格局。(生态环境局牵头,县直有关部门参与)

 

 

 

 

 

 

 

 

 

 

 

  清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2月22日印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