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赖坊:五古南山展新风
清流赖坊南山村坐落于大丰山脚下,其优美的古村环境、淳朴的民风、厚重的民俗传承,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清流县不可多得的历史名村。该村现有许多保存良好的古树、古戏台、古祠、古桥、古庙等历史文化古迹。
当前,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很大进步,但农村少数地点还时有发生村民在古樟树下烧香燃烛损毁古树的不良社会风气,历史文化遗产得不到有效保护。为改变这种陋习,清流赖坊镇采取保护修缮与开发利用协调发展的思路,综合利用南山的“五古”资源,采取五项措施实行“五古丰登”计划,推动全镇精神文明和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打造“古树新园”。村里有十几棵千年古樟树,过去村民在树下烧香燃烛树木极易损害,现在建成古树悠然园,亭阁、平台、古树、翠竹、栈道、花草随处可见,建成了可供村民游客、休闲观光、娱乐活动的地点。
二是引导“古祠新貌”。赖坊南山马氏宗祠,是一处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祠堂,祠中供奉福建马氏入闽始祖马发龙神位,这是一座具有典型明代风格的木构建筑,现广东、江西、福建及东南亚各国、港澳台地区的马姓多是马发龙一脉后裔。马氏宗祠已经被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七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祠中悬挂《马氏家训》、书法作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可用来培育村民文明和谐的家风。又是侨台文化的交流点。
三是培育“古桥新韵”。文昌桥纯木结构,长36米,宽7.5米,四柱九开间,桥中心设神龛,供奉欧阳真仙。现在是便利交通休闲娱乐的文化廊桥。夏秋时节文昌桥夜晚,文化站古乐队在桥上吹拉弹唱,引来村民纳凉欣赏乐曲,参与唱歌奏乐,村民还在桥上举办书法展,文昌桥成了村民文艺文体活动的好地点。
四是倡导“古庙新风”。村里有一座近千年的古寺---九龙庙。庙里供奉着九龙尊王坐像,左右排列值甲武士,威武庄严,气象恢宏。当地村民为了保护好古庙文物,村民义务发掘古庙遗址,自发组织挖掘整理古庙传说、故事等历史文化遗产,召集群众投资恢复古庙,从而达到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留住南山历史乡愁的目的。把古庙建成爱国爱乡的教育点。
五是扶持“古戏新唱”。南山村古戏台是明清时期的建筑物,对戏剧情有独钟的南山村民,不仅迎神赛会、婚丧喜庆时要演戏,而且每逢节日、庙会要请民间剧团进村表演,戏台前总是全村最热闹的地方。近年来,南山村利用古戏台开展科学知识宣传,普及种养技术和公共文化活动,南山古戏台也就成了村两委宣讲宣教的重要场所。
南山村利用“五古”历史文化资源,在加强修复管理,保护的同时,合理地进行开发利用,把这些历史文化遗迹建设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阵地,使其在历史文化传承、先进文化的普及、道德新风的推广,以及让人们留得住初心,记得住乡愁等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
2016年省委文明办授予南山村“五古丰登”活动示范点。南山村成为三明市仅有的2个首批示范点之一。(邓煌生)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