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沙芜乡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关于印发《沙芜乡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村委会、乡直有关部门:
现将《沙芜乡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清流县沙芜乡人民政府
2023年4月14日
沙芜乡2023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了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促进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国务院[2003]394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福建省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清流县地质灾害防治暂行办法》(清自然资〔2020〕117号)、《清流县2023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结合我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本方案经镇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
一、沙芜乡地质灾害基本情况
地灾点2处,在铁石村,白塔村,高陡边坡点9处,除新矶村外均有。共涉及20户,94人,地灾重点防范区域在铁石村。具体情况如下表:
行政村 |
灾点性质 |
统一编号 |
监测人 |
户数 |
人口 |
白塔村 |
高陡边坡 |
350423120243 |
罗先瑞 |
4 |
12 |
|
地质灾害 |
350423100346 |
赖有周 |
4 |
20 |
铁石村 |
地质灾害 |
350423000076 |
叶根元 |
4 |
22 |
|
高陡边坡 |
350423120253 |
罗永才 |
1 |
5 |
|
高陡边坡 |
350423120252 |
吴绍发 |
1 |
4 |
洞口村 |
高陡边坡 |
350423120244 |
陈伙发 |
1 |
5 |
|
高陡边坡 |
350423120245 |
黄瑞明 |
1 |
6 |
上坪村 |
高陡边坡 |
350423120249 |
黄庆云 |
1 |
4 |
|
高陡边坡 |
350423120246 |
黄国朋 |
1 |
4 |
|
高陡边坡 |
350423120247 |
黄庆寿 |
1 |
9 |
|
高陡边坡 |
350423120248 |
赖胜福 |
1 |
3 |
二、地质灾害产生原因
我乡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点多面广、突发性强、危害性大。从以往发生情况看,规模多为小型,影响范围限于灾害点附近区域,主要威胁周边居民、房屋、行人、车辆等安全。地质灾害主要特点:一是受气候差异影响。二是与台风和强降雨关系密切。三是山区多于平原。四是小型山体滑坡多。除自然因素外,还有人为因素,如工程建设、切坡建房等。
三、2023年地质灾害气象预测
(一)降雨及台风趋势分析
1.2023年气候趋势分析
预计冬季(2022年12月~2023年2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2023年早春季(3~4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雨季(5~6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多,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较易出现洪涝灾害;夏季(7~9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少,≥35℃高温日数正常,极端最高气温正常;秋季(10~11月)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影响我县的台风1~2个。
2.主要季节天气
(1)早春季(3~4月):平均气温偏高,3月下旬可能出现阶段性低温天气过程,不利于春播,但出现大范围“倒春寒”天气的可能性小。降水量偏少,预计3月~4月总 降水量170~290毫米。
(3)雨季(5~6月):平均气温偏高。出现“五月寒”的可能性较小。降水量偏多,预计5月~6月总降水量540~600毫米。
(4)夏季(7~9月):平均气温偏高;≥35℃高温日数偏多;降水量偏少,预计7月~9月总降水量310~350毫米。
(5)秋季(10~11月):平均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多,预计10月~11月总降水量110~130毫米。
3.主要气象灾害
(1)冬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波动大,出现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可能性大。
(2)春播期气温变化幅度较大,3月下旬将出现阶段性不利于春播的低温过程;早春季有较明显的雷雨、大风或冰雹等强对流天气。
(3)雨季降水时空分布不均,较易出现洪涝灾害。
(4)夏季气温偏高,容易出现极端高温天气,预计有1~2个台风影响。
(5)今冬明春降水偏少,发生冬春连旱的可能性较大,需加强水资源调度管理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早做好抗旱准备工作。
四、重点防范期
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地质灾害隐患的扩大多是强降雨引发。根据2023年气象预测,我县汛期为3月-9月,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为3月—9月,其中5月下旬中前期到6月中旬中前期的大雨时段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中的重中之重。
汛期日降雨量50毫米以上、连续大雨3天以上或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台风期发生强降雨至雨后48小时时段,是地质灾害重要防范时段。
五、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一)群测群防
1.编制转移预案。组织编制村汛期地质灾害防御群众转移预案,并在当地村公布,适时组织村民进行转移避让演练。
2.落实防灾责任。地质灾害防灾责任人由各乡人 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分管领导、受威胁单位主要负责人、驻村干部、村“两委”主要干部担任。地质灾害监测人员由受威胁的相关人员担任。
3.做好地灾巡查。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村,由驻村干部、村 “两委”组织受威胁村民实施巡查监测;受地质灾害威胁的行政及企事业单位,由单位组织员工实施巡查监测;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公路、水利等线性工程,尾矿库,临时施工工棚等,由其主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实施巡查监测。
防灾责任人要在汛前、汛中、汛后对辖区或所辖领域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以及其他地质灾害易发区域开展巡查,重点巡查地质环境条件变化情况、应急转移预案修订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核实整改。群众转移临时安置期间,防灾责任人要重点巡查临时安置点地质环境安全情况,防止群众擅自返回。
监测人员要在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期内对威胁自身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进行巡查监测,重点监测周边泉水断流、异响、坡脚渗水、坡顶裂缝、坡面剥落、地面隆起等异常迹象。
4.落实值班制度。在黄级--红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各级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要安排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凡逢台风暴雨、强降雨时,按照当地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部署,实行领导带班、双人值班,认真接听各地雨情、汛情、险情、灾情报告,并按规定报告、转达、处理。
5.及时发放“两卡”。乡人民政府根据已查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和划定的危险区域,及时组织相关单位、部门将防灾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及人员,将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发放到村群众手中,以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地质灾害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由自然资源所指导下制作并发放。
6.气象预警预报。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总体上分为四级,按照灾害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颜色依次为蓝色、黄色、橙色和红色,分别代表一般、较重、严重和特别严重。
(1)蓝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一般不发布)
(2)黄色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响应
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黄色预警时,乡人民政府及县直有关部门应实行24小时值班,并按照年度防治方案部署防灾工作;乡、村防灾责任人应适时组织人员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防灾责任人、监测人、村级自然资源协管员应加强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应立即报告,乡人民政府及时采取防灾、转移避险措施。
(3)橙色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响应
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时,乡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实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工作;各乡、村防灾责任人组织对地质灾害隐患点、高陡边坡和危险区域进行巡查;隐患点和危险区域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协管员应加强对各隐患点和危险区域的监测和防范。乡人民政府及时启动群众转移预案,适时组织群众转移避让。
(4)红色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响应
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红色预警时,乡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实行24小时值班,领导带班,并组织做好防灾救灾工作;乡人民政府应及时启动群众转移预案,立即组织受威胁的群众转移,并对其他区域进行巡查和防范,派出应急小分队或者包村干部指导防灾抗灾救灾工作。紧急情况时,可以请求强行实施疏散转移避险。
(二)速报制度
1.速报范围。发生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失踪和直接损失100万元以上的灾情;受地质灾害威胁,需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或潜在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的险情;避免人员死亡的成功预报实例。
2.速报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发生的报送时间、信息来源、事发时间、事发地点、灾害体的规模、引发因素、灾情类别、影响范围、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情况、发展趋势、领导到位情况、现场已采取的措施及下一步建议等。成功预报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数量,按照实际情况确定,以地质灾害实际影响范围测定,人员以倒塌房屋内的居住人员或者灾害现场活动人员为依据。
3.速报程序。发现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的单位和个人,应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并向乡人民政 府报告。其他部门或村民委员会接到报告的,应立即转报乡人民政府。
乡人民政府接到报告后,应立即派人赶赴现场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害发生或者灾情险情扩大,并按照灾情险情速报规定,向县人民政府和上级自然资源、应急管理部门报告。
(三)应急响应
乡人民政府及各有关部门应严格按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要求,抓好突发地质灾害的应急响应。
灾情险情发生后,乡人民政府应立即启动相应级别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指挥抢险救灾工作。抢险救灾队伍要迅速进入现场,抢救受灾人员与财产;乡直部门应按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分工及时做好抢险救灾相关工作。地质灾害险情未消除前,被转移人员不得擅自返回。抢险救灾工作要做到防范有效、转移迅速、救治及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四)地质灾害点监测
对地质灾害点和划定的汛期地质灾害危险区域,按群防群策网络进行监测、巡查,遇有台风或暴雨袭击时,应加密监测。对已发出临灾预报的地质灾害点,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等级达红色级时,应实行24小时监测。监测人员定期目视检查、巡查或在暴雨天气时用目视检查监测地质灾害点有无异常变化;已安装适普型监测预警设备的隐患点,乡、村、防治责任人、监测人应保护好监测设备,保持通讯设备畅通,防灾责任人定期检查设备情况,做好记录,发现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应及时上报自然资源所。
六、乡直部门职责
自然资源所:负责地质灾害防治的组织、协调、指导工作。组织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会同气象部门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指导做好地质灾害的排查、巡查,指导开展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工作。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及时转发地质灾害预警信息。
安监站:负责地质灾害应急救援,负责非煤矿山企业和尾矿库(坝)的汛期安全监管,防止非煤矿山企业生产安 全事故和尾矿库(坝)溃塌引发次生地质灾害。
民政办:组织安排和调运救灾物资,协助设置避险场所和救济物 质供应点,妥善安置和救济转移的灾民。
村建站:负责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在建工程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治工作。督促项目业主开展建设项目动态监测,组织发生地质灾害地区的房屋进行危房检查,指导群众安全转移,组织灾后重建工作。
水利工作站:负责坝头、库区、堤防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做好相关区域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督促水电站运营单位、库区移民安置区及堤防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道安办:负责公路沿线及周边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防治工作。组织做好公路(乡、县道)沿线范围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和监测,在危险路段设立醒目标志,警示过往车辆和行人,保障交通干线和抢险救灾重要线路畅通。按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或发生的灾险情情况,组织做好交通疏导、停运和灾险情抢修治理工作。
中心小学:负责学校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落实各类校园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和监测,按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采取有效防措施做好师生的应急转移避险,普及中小学生地质灾害防治知识。
其他乡直部门:应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为确保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顺利进行,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把灾情控制到最低程度,决定成立乡地质灾害防灾救灾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范燕萍(乡党委副书记、乡长)
常务副组长:廖仁萍(乡人大主席)
成 员:李睿敏(自然资源所负责人)
邹振明(乡民政办主任)
罗 星(乡安监站站长)
余雪华(乡水利工作站负责人)
兰 天(乡村建站负责人)
黄述奇(道安办主任)
伍吉明(沙芜卫生院院长)、
庄会有(沙芜派出所所长)
黄秀梅(沙芜中心小学校长)
曾还球(沙芜林业站站长)
周 贵(沙芜供电所所长)
吴绍发(铁石村村书记、村主任)
黄平水(上坪村村书记、村主任)
罗 春(白塔村村书记、主任)
江明辉(洞口村村书记、主任)
刘森河(新矶村 村书记、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地点设在沙芜乡自然资源所,办公室由李睿敏同志负责本辖区日常地质灾害相关工作。
手机:17859502931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