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宋元符元年(1098年),划宁化6团里、长汀2团里置清流县,以“溪流回环清澈”故名,属汀州府。县治设坊郭里。绍定元年(1228年),撤销县建置。清流境域为东西170里,南北200里。东至南剑州沙县界110里,以龙安为界;西至宁化县界20里,以草鞋岭为界;南至宁化县界15里,以百步岭为界;北至宁化县界20里,以金船岭为界;东南至连城县界100里,以上琴坪为界;东北至南剑州将乐县界130里,以覆船冈为界;西北至宁化县界30里,以大船岭为界。
元至元八年(1271年),复置清流县,属汀州路。明洪武元年(1368年),清流属汀州府。成化七年(1471年),析2里置归化县(今明溪),清流境域“自南而北有150里,自西而东有130里”。清代仍属汀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清流属福建省西路道,民国3年属汀漳道(道所龙岩)。民国21年,清流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清流属中央苏区,直至民国23年红军北上抗日。民国23年,清流属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治所长汀)。翌年10月,属第七行政督察区。民国35年,属第九行政督察区。翌年7月,属第六行政督察区(治所永安)。清道光至民国间,清流境域:东至永安200里,以大岭顶为界;西至宁化县,以金钱隘为界;南至连城县135里,以上琴坪为界;北至归化县,以五通凹为界。
1950年2月22日,清流解放,清流属福建省政府永安专员公署。1956年5月,并入龙岩专员公署。1959年2月,清流、宁化合并,称清宁县。罗坊、塘前公社分别划归永安、连城管辖。1961年6月6日(9月批准)恢复清流县建置,属龙岩专员公署。
1963年5月,属三明专员公署。1968年,属三明地区革命委员会。1968年11月7日,成立清流县革命委员会。1980年10月28日,清流县革命委员会改称清流县政府,仍属三明专员公署。1983年4月至今,属三明市管辖。
1968年11月,成立清流县革命委员会,属三明地区革命委员会。全县设14个公社革命委员会、111个大队。1980年4月,全县设14个公社管理委员会、108个大队。同年10月,清流县革命委员会改称清流县人民政府。
1982年3月,全县设1个镇和14个公社管理委员会、108个大队和5个居委会。
1983年4月,三明地区实行“市带县”的领导体制,清流县属三明市管辖。
1984年9月,行政区划恢复乡镇建制,设15个乡镇人民政府、112个村和5个居委会。
1990年,全县设3镇12乡和111村、4个居委会。1992年10~12月,灵地乡、长校乡撤乡建镇,全县设5镇10乡,111个村和4个居委会。
2003年5月,居委会整合改称社区居民委员会。
2006年9月,龙津镇和东华乡合并为龙津镇,全县设5镇9乡,111个村和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07年12月,邓家乡并入灵地镇,全县设5镇8乡,111个村和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2008年8月,灵地镇设立瑞云社区居民委员会。
2011年末,清流县辖龙津、嵩口、嵩溪、灵地、长校5个镇,林畲、温郊、余朋、沙芜、赖坊、李家、里田、田源8个乡,共13个乡镇;辖有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11个村民委员会;下设49个居民小组、893个村民小组。
2014年,全县为5镇8乡111个村民委员会和8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下设49个居民小组、893个村民小组。
2017年,赖坊乡撤乡改镇为赖坊镇。
2018年,林畲乡撤乡改镇为林畲镇。
清流县情:
清流地处福建省西部,因县城“清溪环绕、碧水洄流”故名“清流”,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辖13个乡镇、120个村(居),总人口16万。清流,是薪火相传的中央苏区,属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是毛主席《如梦令·元旦》诗词主要诞生地,毛泽东、朱德等革命伟人都在这里留下过战斗足迹。先后有2.7万人参加革命、6000多人参加红军,2800多人参加长征,到陕北仅剩3人,为中国革命作出特殊贡献和巨大牺牲。是底蕴厚重的历史名城,境内有福建最古老的古人类化石遗址“狐狸洞”,有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自1098年北宋元符元年建县后,先后出了38位进士。是清新美丽的生态福地,获评全国生态旅游县,森林覆盖率达80.2%;拥有全国唯一含锗国家级温泉地质公园天芳悦潭旅游度假区。是资源富饶的产业热土,拥有全国最大的精品国兰繁育基地,全省最大的鲜切花基地、淡水鱼养殖基地、蛋鸡产业园,萤石矿储量为福建之最,石灰岩、石英石储量居全省前列,是全国主要基础氟产品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