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事业

日期:2023-05-11 15:39 来源:清流县政府办
  社会事业—教育

  教育概况。清流,地处福建省西部,因县城九龙溪“清流环绕,碧水洄流”而名清流,总面积1825平方公里,全县67111个建制村和8个社区。宋元符元年(1098年)置县后,共有三十八位进士及第,英才辈出,代有俊贤,如唐代开国元勋萧瑀,开疆鼻祖巫罗俊;明代翰林编修赖世隆,为官清正的吏部尚书裴应章;清代的书法家罗蜚翰,画家郑钰,名医罗沛;当代画家裴春,中国第一代防化专家黄新民,中国大提琴民族化奠基者王连三等。张籍、蔡襄、文天祥曾驻足于斯,毛泽东、朱德等曾在此点燃星星之火。清流既是全国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也是客家祖籍地之一,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和涉台文化。 

  全县现有独立高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独立初级中学6所(其中保留建制镇初中4所),县直小学2所,幼儿园3所,乡镇中心小学13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13所,教学点8个,注册民办幼儿园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设有县教师进修学校、电大工作站、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青少年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2020-2021学年,全县教师1744人,在校学生总数22393人,其中,高中生2986人,初中生4512人,小学生10566人,在园幼儿4329人,3-5周岁入园率99.1% 

  我县教育工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定不移地把教育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教育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为抓手,突出“五大聚焦”,推进清流教育高质量发展。 

  聚焦教育民生。制定实施《清流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清流县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专项规划》,每年教育投入达4亿余元,实现两个只增不减;特别是在县财政紧张情况下,每年拿出800万元用于义务教育学校寄宿生伙食补助和困难家庭学生生活补助,实施留守儿童“雏燕”关爱行动,并形成了“1231”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模式。 

  聚焦资源配置。近三年来,共投入3.6亿元,新建和改扩建学校项目15个,新增学位3960个。继长校江坊小学、幼儿园后,屏小、屏幼于2021年投入使用;龙津学校如期动工建设,年底竣工;今年起计划投入1.1亿元,新建3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幼儿学位1170。同时,共计投入2112.6万元加快新时代“智慧教育”建设。全县农村中小学完成校园校舍改扩建和塑胶运动场建设,校园环境焕然一新。 

  聚焦正向激励。下发实施清流县《关于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及《关于印发教师超工作量劳务费补助标准的通知》,深入实施“正向激励、协同培养、均衡发展”三项机制,制定完善1+4正向激励,将追加教师绩效工资总量1300万元纳入财政资金预算,为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制度和资金保障。 

  聚焦机制创新。深化教育改革,立足不同学段特点,全面推进“总校制”办学,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学前教育阶段,以“总园制”、“联园制”、“帮园制”为模式,实行“总园+分园”“城区+乡镇”、“公办+民办”总园制办学。小学创新办学体制机制,推行“一级总校带二级总校+片区校”的办学模式。初中推行“单一法人”总校制办学。同时,开展初高中一体化衔接试点,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总校—校区“办学共同体”,总校制办学走出了清流特色。 

  聚焦内涵发展。紧抓教育质量“生命线”,深化“强基、壮腰、筑梦”三大工程。小学强基质量显著提升,今年小学整体教育质量位居前列,五育并举成效明显。初中壮腰成绩斐然,中考取得历史性突破。高中筑梦工程亮点纷呈,2019年,清流一中三位同学被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录取,创造了我县空军招飞历史;2021年高考我县再创辉煌;除刚投入使用的屏山小学,义务教育学校全部顺利通过“义务教育管理标准化学校”省级评估验收。3所学校被遴选为“首批福建省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县城关小学今年5月确认为市首批小学教育发展联盟成员学校。2020年,我县以优异成绩通过省“两项督导”评估验收。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县将继续以时不我待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清流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社会事业—文化体育 

  (一)基层公共文化设施逐渐完善  

  目前,我县共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141个,其中县级文化单位9个(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客家文化博物馆、少年儿童业余体校、广播电视发射台、影剧院、农村电影放映队、清流广电网络公司),乡镇综合文化站13个,农家书屋119个。先后实施了文化激情广场示范点、村级农民健身工程、社区(乡镇)多功能运动场、健身房、绿色登山健身步道等项目。目前,投资6000万元的县体育中心一期工程体育馆已完成主体建设,计划2018年底投入使用。 

  新建的“两馆一院”清流图书馆、文化馆、影剧院均达到国家标准,其中,图书馆、文化馆被评为国家一级馆。 

  (二)群众文化工作全面推进 

  近年来,我县文化工作以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为契机,积极开展各项文化工作,我县两次被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一是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县文化馆结合春节、中秋、国庆等重大节日,每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几十场次。深入开展“半台戏”文化服务配送活动及培训服务工作,近年来共配送文艺活动百余场,逐步实现由送文化向种文化过度。组建百人大提琴队伍,2013年完成组建工作,现大提琴队伍共有学员110人,大提琴培训班教学工作在城区各中小学校正常开展。民间文艺团体蓬勃发展,目前,我县有正常开展活动的民间业余综合文艺团队68支,总人数约2800余人,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二是文化遗产保护全面推进。目前,我县拥有1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个省级传统村落,9个市级古迹名村,1021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个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完成318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并已通过省文物局审核待公布。 

  近年来,县博物馆大力实施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重点对长校镇荷坑村瑀公庙、里田罗氏家庙、林畲毛泽东旧居、嵩溪青州巫公庄屋等省级、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修缮。20172018年,实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集中成片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对赖坊镇7座古民居进行修缮,进一步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三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完善充实。目前,我县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性项目3个,市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代表性项目4个,县级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代表性项目45个,长校镇(十番锣鼓、刻字艺术、拔龙、客家服饰、打锡)获批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近年来,为进一步做好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多次组织人员开展了非遗进校园宣传和非遗展演活动。2017年,我县被纳入国家客家文化(闽西)生态保护实验区,全县非遗保护工作进一步开展,2018年,成功申报“清流欧阳真仙信俗”、“清流客家拔龙民俗活动”等12项非遗项目为市级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与城关中学签订“十番锣鼓”进校园协议,进一步加强非遗技艺的传承。 

  四是图书工作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县图书馆严格做好图书的管理、借阅登记及免费开放工作,不断完善外借室、成人阅览室、少儿阅览室、亲子阅览室等馆舍功能,积极开展绘本阅读、数字阅读等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不断满足全县广大读者的需求。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8万余册,双休日对外开放,每周开放56小时,平均每年到馆6万人次,外借图书7.9万册次。 

  五是文化市场监管有力。以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为重点,加大对文化市场的执法力度,打击侵权盗版和各类非法出版物。扎实开展“净网”、“清源”、“秋风”、“护苗”、“固边”五大专项行动和“扫黄打非”进基层工作,不断拓展“扫黄打非”进乡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领域,努力营造健康文明的文化市场环境。目前,我县有网吧2家,歌舞娱乐场所13家(城区11家,乡镇2家);印刷企业5(含包装印刷);书刊经营场所4家,艺术品经营6家。 

  (三)群众体育工作有力开展 

  一是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利用各种节庆日,每年开展象棋擂台赛、“体彩杯”气排球比赛、太极拳推广等全民健身活动几十场。2017年,协助举办了“2017中国·福建·三明清流全民健身骑游文化节暨全国山地自行车赛”,该赛事是我县有史以来举办的影响力最大的全国性赛事。 

  二是大力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组织少体校学员多次参加了三明市中小学生运动会、三明市少年儿童体育锦标赛等比赛,在参加的田径、乒乓球、象棋等项目中取得好成绩;选送的优秀运动员葛曼棋在参加的全国、国际各类赛事中成绩斐然,2016获得国际田联世界挑战赛北京站获得女子4×100米接力冠军,创亚洲记录,同时代表国家队参加了第31届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田径项目4×100米的比赛;2017年获得第十三届全国运动会中获女子4×100米接力金牌及女子200米铜牌。2018年获得全国室内田径锦标赛分赛赛区(南京站)女子60米第二名和2018年国际田联大阪挑战赛女子4×100米接力冠军的好成绩。 

  (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平稳有序 

  全县广播电视工作实现了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超过99%,县、乡()有线广播电视联网率达100%,镇、村有线电视联网率达99%的目标。全面建成了县乡村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三级联播应急预警系统。16套数字电视节目和3套调频广播节目播出正常。农村电影放映工作均按照省市部门要求完成年度放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