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流县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及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日期:2025-01-09 15:16 来源:清流县财政局
| | | |

关于清流县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

——在清流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次会议上

清流县财政局局长  黄毅刚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清流县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提请县十八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

2024财政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适度加力、提质增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必要支撑。积极作为,坚决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加强财政资金资源统筹,推动优化支出机构,筑牢“三保”底线,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预算执行情况总体平稳

(一)2024年预算收支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

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50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比上年增收28万元,增长0.05%。

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5443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0%,比上年减少5128万元,下降2.44%。

2024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6509万元,返还性收入2971 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13516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12657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25991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1269万元,调入资金36984万元,收入总计259897万元;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5443万元,上解支出3699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21389万元,调出资金15737万元,支出总计246268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13629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县级政府性基金收入423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0%,比上年1371万元,增长47.92%。

县级政府性基金支出39582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0%,比上年增加8865万元,增长28.86%。

2024年,县级政府性基金收入4232万元,上级补助收入7369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0599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32100万元,调入资金12236万元,收入总计76536万元;县级政府性基金支出39582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1670万元,上解支出100万元,支出总计41352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35184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40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0%,比上年减收786万元,下降76.61%。

当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未安排支出。

2024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240万元,因当年未安排支出,240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874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0%,比上年增收543万元,增长8.58%。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支出507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0%,比上年增加106万元,增长2.13%。

2024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6874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3616万元,收入总计20490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支出5079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15411万元。

 2)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7871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0%,比上年增收2360万元,增长15.22%。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6348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00%,比上年增加1527万元,增长10.3%。

2024年,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7871万元,上年结余收入2966万元,收入总计20837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6348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4489万元。

(二)地方政府债务情况

2024年,地方政府债券转贷收入48791万元,其中:新增一般债券6283万元,再融资债券14524万元,新增专项债券12725万元,新增补充政府性财力债券6854万元,年末政府性债务余额414778.79万元,债务总量控制在省核定限额以内。

(三)“三保”预算执行情况

按照省级保障范围和标准计算,我县2024“三保”支出需求数72621万元,我县可用财力足以保障“三保”支出需求。2024年,我县“三保”支出预算90477万元,其中保民生33050万元、保工资55890万元、保运转1537万元2024年,我县“三保”支出预算已全部支出,不存在擅自改变“三保”支出用途、挪用“三保”资金用于偿债或建设项目等问题,不存在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等问题,不存在“三保”保障不到位情况。

(四)落实县人大及其常委会有关决议情况

2024年,县财政部门坚决贯彻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县十八届人大三次会议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聚焦稳经济、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加强资金统筹保障,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升政策工具效能,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1.抢抓机遇挖潜增收,全力“稳经济”。一是强化税源增收管理。严格落实上级加强财源建设、促进财政增收工作要求,聚焦重点税性企业、重点行业、重大项目,协同税务部门做好沟通衔接和跟踪服务,坚持财税联动,密切关注重点税源、潜在税源,防止税源流失。加强收入形势分析和研判,摸清主体税种,积极克服不利因素,挖掘增收潜力。2024年全年地方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56509万元,较上年增长0.05%。二是加强非税收入征管。按照年度非税收入预期,做好非税收入增减变化原因分析,加强与非税收入执收部门沟通,积极挖掘非税收入新的增长点,确保非税收入依法、及时入库。三是全力以赴争资争项。紧盯政策导向,积极研究上级政策,围绕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板块,抢抓机遇,超前项目谋划,用足用好上级政策支持,2024年共向上争取资金159855万元,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资金保障。

2.提升财政政策效能,全力“保民生”。始终坚持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财政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统筹财力优先支持办好民生实事。2024年全年民生支出16.58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0.97%,为民生事业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一是落实就业优先战略。认真落实中央关于稳就业的决策部署,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积极发挥财政保障职能,通过加强财政资源统筹、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争取上级补助等多种方式,加大稳就业促就业投入力度,“真金白银”支持就业创业,提升资金使用效益。2024年,分配下达就业补助资金748万元,支持就业重点群体和困难人员就业见习、参保缴费、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开发、求职创业等。二是有效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紧紧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任务,按照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保障职能,坚持以“财”助“教”,通过统筹安排财政资金,进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助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安排教育支出42680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20.84%,较上年增长1.05%。三是稳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调整优化专项经费支出结构,有序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调增至89元/人,明确增加经费使用途径,强化“一老一小”、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健康管理服务,全面加强对现有项目的政策指导,2024年共筹措并落实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财政补助资金990万元。全县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扎实做好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类社保基金的基本保障,有力地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幸福感、获得感。一方面及时足额保障医疗、养老等各类社保资金的发放,2024年下达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补助资金5431万元。另一方面做好低保清理整治工作,对符合条件的城乡困难群众以家庭为单位实施保障,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2024年累计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流浪乞讨补助、儿童福利及临时救助3584万元。

3.统筹盘活财政资源,全力“防风险”。一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坚持“三保”支出的优先顺序,持续跟踪财政收支运行和库款保障情况,积极开展财政存量资金清理回收,2024年统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4231万元,增强财政保障能力,确保“三保”政策落实到位,2024年我县“三保”支出 万元,基本民生足额保障、工资及时足额发放、机构正常运转。二是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持续压减一般性支出,确保“三公”经费只减不增。科学合理调度资金,精打细算管好政府“钱袋子”,将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求贯穿财政工作全过程,全力保障各项民生政策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以党政机关的“紧日子”换取人民群众的“好日子”。三是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持续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集中全县财力稳妥化解存量债务,按时足额还本付息,实现2024年债券应付本息2.92亿元按时足额偿还,确保还本付息不逾期,有效防范债务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以上2024年度数据为截2024122日统计数据(均为预计完成数,下同),在年终上下级结算和预算执行中有所变动,待2024年度决算编制完成后再提请县人大常委会审议。

一年来,县财部门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积极主动配合人大做好部门预算、地方政府债务、财税体制改革的审查监督工作。认真办理建议提案,全年承办人大代表建议6件办结率均达到100%。加强与代表、委员沟通交流,积极听取和吸纳代表、委员提出的意见建议,不断改进预算管理和财政工作。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财政运行面临诸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收入组织压力剧增。受经济下行、减税降费及产业升级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重点税源企业税收收入大幅下降,其他税种短期内无法弥补税收收入缺口,加上近年我县非税收入中一次性收入占比高,非税收入潜力不足。土地市场持续低迷,土地出让收入较之前年度大幅下降。二是支出缺口逐年增大。兜牢兜实“三保”的同时,县级财政投入重点项目和改善民生项目等方面补短板支出持续增大,刚性支出只增不减,且法定债务余额逐年攀升,相应还本付息逐年增加,财政收支矛盾日趋严峻。三是部分单位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不严,资金使用效益不高,财政资金安全管理风险大等。

对此,我们高度重视,认真听取各位代表、各位委员的意见和建议,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加以解决。

二、2025年预算草案

2025年我县预算编制继续运用零基预算理念,围绕加快推进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全力保障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大事项、重点项目,按照“轻重缓急、有保有压、量力而行、统筹平衡”原则,严格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结合我县财力实际,本着必要性、真实性、合理性,按实排项目列预算,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

预算编制过程中,因2025年度退休人员将大幅增加,且我县从2025年起对职业年金记实补记,本年基本支出增加2644万元。专项支出压减141项3059万元。根据我县财力情况,对2025年财政预算具体安排如下:

(一)2025年预算收支安排

1.一般公共预算

 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安排58203万元,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增收1694万元,增长3%。

 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安排204842万元,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减少615万元,下降0.3%。

 2025年,县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203万元,返还性收入2971万元,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10525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16231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转贷收入27280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3629万元,区域间转移性收入5500万元,调入资金17197万元,收入总计251536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总支出204828万元,上解支出3500万元,地方政府一般债务还本支出19200万元,调出资金7820万元,支出总计235348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16188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

 县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安排4120万元,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增加151万元,增长3.8%。

 政府性基金总支出安排40807万元,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增加1225万元,增长3.09%。

 2025年,县级政府性基金收入4120万元,专项转移支付补助收入765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35432万元,调入资金7820万元,收入总计89943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40807万元,上解支出100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还本支出6401万元,支出总计47308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指出42635万元

 3.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安排144万元,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减收96万元,下降40%。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未安排支出,2024年预计完成数持平。 

2025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144万元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未安排支出;收支相抵,年终结余144万元,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统筹使用。

 4.社会保险基金预算

1)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7067万元,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增收193万元,增长2.8%。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5487万元,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增加408万元,增长8.03%。

2025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7067万元,上年结余收入16360万元,收入总计23427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支出5487万元;收支相抵,滚存结余17940万元。

2)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安排17950万元,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增收79万元,增长0.44%。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支出安排17912万元,比上年预计完成数增加1564万元,增长9.57%。

2025年,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收入17950万元,上年结余4026万元,收入总计21976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基金预算支出17912收支相抵,滚存结余4064万元

(二)政府债务收支安排

2025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务62712万元元,其中一般债券27280万(含再融资债券16737万元)、专项债券35432万(含再融资债券5432万元)。同时,2025年需偿还地方政府债务本息38083.12万元(其中:地方政府债券本金24632万、利息13450.07万元,应付手续费1.05万元),通过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和争取再融资债券额度等渠道予以解决。 

(三)“三保”预算安排

按照省级保障范围和标准计算,我县2025“三保”支出需求数87441万元,我县“三保”可用财力足以保障“三保”支出需求。2025年,我县“三保”支出预算91027万元,其中:保基本民生支出预算28884万元保工资支出预算60963万元,保运转支出预算1180万元

、抓好2025年预算执行

2025“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十五五”规划的布局之年,财政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狠抓政策落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全力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锚定全年目标任务,更好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凝心聚力,奋发进取,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有力的财力支撑

1.聚焦收入目标,夯实“强增收”基础。一是抓好统筹谋划。围绕全年收入任务目标,及时细化分解收入任务,加强财税协作,全面提升组织收入的工作合力,按照“月保季、季保年”工作思路,早谋划、早部署、早推进,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税源、重点领域的税收收入分析、监控和稽查力度,坚持“大税小税”一起抓,充分挖掘增收潜力,严防跑冒滴漏,积极稳妥推进全年收入任务落实。二是坚持依法征收。加强对非税收入的预测分析,严格监控重点非税收入来源和重点征收单位执收情况,配合公安局等单位开展收入挖潜,做实做细非税收入征缴,有序推进非税入库,确保非税收入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三是强化资金争引。紧盯国家政策、投资导向和支持方向,积极引导、协助相关部门、乡镇做实做细项目谋划储备,进一步提升项目成熟度和质量,争取谋划项目向政策扶持方向靠拢。强化沟通,积极对接省、市部门,学深吃透新政策,主动抢抓中央、省、市政策机遇,争取更多上级政策倾斜、资金补助和项目落地。

2.强化政策支持,提升“惠民生”能力一是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持续深化医改,扎实抓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实施,推进县总医院救治能力整体提升,加快城乡医疗补短板、县中医院整体搬迁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落实经费保障,做实全民健康管护体系,支持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推动养老服务提质升级。二是强化社会民生保障。落实好年度为民办实事项目、普惠医联保和城乡医疗救助提标及退伍军人服务资金保障。不断完善惠残政策,落实落细残疾人低保、保险、救助、护理补贴、康复救助、生活困难补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强化社保基金监管,确保各项待遇及时、足额、安全、高效发放。强化困难群众兜底、基本生活保障,持续提升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福利保障水平。三是加力支持稳就业。强化财政政策与就业政策协调联动、同向发力,加大就业扶持力度,特别是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扶。聚焦重点群体、困难群体,积极落实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扩岗补助等阶段性稳岗扩就业政策,切实发挥财政资金促就业、稳就业支撑作用。四是加快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按照“确保实现两个只增不减”目标,加大财政统筹协调力度,持续加大财政资金在教育支出的投入,保持教育经费规模持续增长。做好教育资助资金保障,确保教育资助政策落实到位,强化教育资金监管,确保各类补助资金规范使用,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3.加强资源统筹,提高“稳运行”水平。一是全力以赴保“三保”。始终将“三保”摆在财政工作的最优先位置,坚持“三保”支出优先顺序,加强对“三保”预算执行和库款保障的分析监测,实时研判评估“三保”支出情况并预警,通过统筹调度财政资金,提前化解“三保”风险,兜牢“三保”底线。二是坚持过“紧日子”。坚持厉行节约、精打细算,勤俭办一切事业,将政府过紧日子贯穿预算管理全过程,加强预算源头约束,严格实施零基预算,持续压减非刚性一般性支出。从严从紧控制非重点刚性支出,严禁无预算、超预算列支一般性支出,严禁超范围、超标准开支“三公”经费,腾挪更多财政资金保障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落地,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三是筑牢债务风险防线。坚决扛起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重大政治任务,压实偿债责任,有序化解债务存量,严格控制债务增量。在谋划和争取项目时严格评估财政承受能力和债务风险情况,做到项目资金有保障,偿债资金有来源。强化财政资源统筹,继续梳理、整合、盘活闲置国有资源、资产,加快推进盘活变现,助力财政增收节支,积极筹措资金按期归还政府债务本息,有效提高政府债务风险防范能力。

4.深化管理改革,优化“强服务”效能。一是持续推进零基预算改革。持续运用零基预算理念编制预算,合理确定支出预算规模,集中财力、强化统筹,提升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性。优化调整支持顺序,优先足额保障“三保”支出,强化中央、省、市及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重点领域支出保障。二是深化预算绩效管理。落实绩效管理主体责任,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构建事前事中事后绩效管理闭环系统,切实形成“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工作格局。严格绩效目标管理,加强绩效运行监控,做实事后绩效评价。强化绩效结果应用,将绩效结果与改进管理、完善政策、预算安排有机衔接,减少资金沉淀,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强化财会监督力度。立足财政管理职责,持续深化财政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监督检查,扎实做好部门预、决算公开工作,规范信息公开形式,细化信息公开内容,加大社会监督力度。聚焦重大项目、重大政策、重点领域开展财会监督检查,持续推进财会监督工作落地见效,实现财管监督检查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相关链接: